夜读丨《第二十条》口碑逆袭:人生,最该看透这四大真相
2024-02-25 22:30:00 石榴云/新疆日报综合
夜读

这个春节档,电影《第二十条》讨论度一直不减,口碑逆袭。

影片落幕之后,不妨看看这四个揭露人性本质的真相。


图片

点击音频收听《第二十条》口碑逆袭:人生,最该看透这四大真相


  生活中,我们都会遇到这样的抉择:

  下班路上,你看见一人摔倒在地,躺在地上动弹不得,你想上前搭把手,但又害怕因此被碰瓷。

  那到底扶还是不扶?

  在外吃饭,邻桌女孩被一群混混调戏,女孩反抗无果,一直用无助的眼神望向四周,但大家都害怕惹火上身。

  那到底是见义勇为还是冷眼旁观?

  而这些令人踟蹰不定的选择,张艺谋导演用电影《第二十条》交出了答案。

  影片中,检察官韩明刚刚在市里挂职成功,铆足了劲要转正,结果儿子打了校领导儿子并拒绝道歉,分歧不断的案子又万分危急。

  电影从事业到家庭,讲述了法条背后情与法的较量,充斥着法律的严谨无私与生活的家长里短。

  影片落幕之后,这四个揭露人性本质的真相,你必须要看透。

图片

01

关于底线


  《素书》中有一句话:“抑非损恶,所以禳过。”

  意思是做人一定要有是非观念,懂得底线思维,这样是给自己的行为上一层保障,确保自己永远不会陷入那些无法挽回的境地。

  有时候,有度与无度,只有一厘米之差。

  影片中,韩明的儿子韩雨辰碰巧遇到校领导儿子张科在校园霸凌,正义使然,他制止了这场霸凌,上去一拳把霸凌者的鼻梁骨打骨折了。

  但他见义勇为的行为,直接让加害者成了受害者,他也因此被张科父亲上诉。

  在警察局里,张科的父亲带着怒气说:“如果你儿子要再高抬贵手一厘米的话,这(我儿子)眼睛没了。”

  只差一厘米,他的正义之举就会造成不可挽回的伤害。

  这一厘米,不就是法律的底线吗?

  电影中,还有一个见义勇为的人,因为越过了这一厘米,受到了惩罚。

  公交车上女孩遇到流氓骚扰,公交车司机张贵生见到后,果断上前保护女孩,反而被几个流氓暴打。

  他本想拿起灭火器自卫,却因为下手没有轻重,最后被判故意伤害,获刑三年。

  你看,他们明明是为了正义,为什么坏人没有受到应有的惩罚,好人却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正义与暴力之间,只差一厘米的分寸。

  越过了这一厘米,就失了底线。

  毕竟,“正当防卫”本身,其实就是暴力边界问题。

  它与“防卫过当”之间的灰色空间,又能容得下多少暴力动作以及欲望?

  而维持两者之间的平衡,关键在于能否守住底线。

  就像冯骥才所说:“底线是无形地存在于两个地。一在社会中,一在每个人心中。”

  人这一生,真正的清醒,就是守住做人的底线。

图片

02

关于善良


  有人说:“一个人的善意和爱,是这个世上最强大的力量。”

  电影中,有三位女性。

  一位是家庭主妇李茂娟,一位是检察官吕玲玲,还有一位是聋哑人郝秀萍。

  她们身份不同,所处位置也不同,但身上却有着同样的善良与强大。

  李茂娟,当儿子韩雨辰对抗校园霸凌时,她是坚定站在他身后的那个人,哪怕面对校领导的施压,她也像只时刻准备战斗的野兽,绝不退让。

  吕玲玲是以男性为主导的检察院里,为数不多的女性。

  但她始终坚持为弱者鸣冤,为苍生请命。为了案子的公平,哪怕停职她也不会妥协。

  郝秀萍看似柔弱,实则是最坚韧的女性。

  家里有患有疾病的孩子,还遭遇了接二连三的欺辱,但为了一家人的清白,她宁愿跳楼也绝不向恶势力低头。

  有人说善良是最没用的德行,她们却证明,并非如此。

  李茂娟的善,让儿子韩雨辰也成了一个正直善良的孩子;

  吕玲玲的善,为她坚守了心中正义,还了无数人清白;

  郝秀萍的善,触动了大家的心,让案子有了关键性反转。

  善意,才是最强大的力量。

  正如杨澜在接受采访时说过:“你要相信善意的力量,在我们能力范围内,善意地对别人。善意就像空气一样是会流通的,到时会有正面的能量还给你。”

  所以,不如拾起自己的善良,拿出善的态度、善的力量。

  然后,在漫漫人生路途中,如《增广贤文》里所言:

  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图片

03

关于人性


  检察官韩明,为了让儿子读市里最好的中学,来到市检察院挂职。

  为了转正,他在单位对上司点头哈腰开车门,拍领导的马屁。

  遇到来闹事的工人,领导束手无策,他轻而易举就解决了麻烦。

  回过头还要冲着领导露着笑脸,说是领导指导有方。

  领导想要随意应付下案子,他立马顺口答应。

  韩明的一举一动,无不彰显着年轻时那个血气方刚的男人,早已变成了一个畏畏缩缩的中年油腻男。

  他漠然地用冰冷的法条去恒定一切,心中那杆天平早已失了衡。

  直到内心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震荡,他开始反思法与情的连接,正当防卫和防卫过当中间的平衡点。

  最后,在听证会上,他慷慨激昂的发言让无数观众热血沸腾。

  那一刻,他重新拾起了心中的那杆天平。

  其实,成年人的世界,一边要你坚持自我,守住底线;一边要你盲从大流,随意自在。

  当后者占上风时,就会为你竖起冷漠的面具。

  如果人性的冷漠成为习惯,我们又该如何匡扶正义?

  就像生活中的我们,常常被生活蹉跎得沧桑不已,但我们总会想尽办法自救,让自己重焕新生。

  终其一生,我们都在超越自己,找回自己,而不是任由自己沉沦下去。

图片

04

关于法律


  罗翔曾提出一个令人深思的观点:“法律背后的真理,并不是约束,而是公正与正义的追求。”

  郝秀萍的丈夫王永强为了给女儿治病,找村里的恶霸刘文经借了高利贷。

  谁知刘文经看上了郝秀萍,以还钱为要挟,恶意猥亵对方。

  为了给妻子报仇,王永强挣开绳索,冲出去跟刘文经扭打在一起。

  刘文经气急败坏,扬言要砍死对方,说着便跑向车里取刀。

  在极度的恐惧下,王永强随手抄起了剪刀,往刘文经身上捅了二十几刀,最后对方不治身亡。

  这起案件在过去所有类似的案件中,都是以故意伤害罪或者故意杀人罪判刑。

  但韩明却认为对方是正当防卫,应该无罪释放。

  而这也意味着他们要推翻过去所有类似案件的判决。

  这样做,注定需要付出很大的代价。

  但所有正确的事,都有代价。不能因为有代价,就不去做。

  就像韩明在电影里所说:“法律是为了让犯罪的人成本变高,而不是让公平正义的代价变大。”

  法,不能向不法让步。

  影片的最后,王永强被判定为正当防卫,无罪释放。

  回归现实,我们一直束缚自己于法律的高墙之下,生怕踩到红线。

  但法律并不是为了约束我们成立,而是为了维护公平正义。

  正如《法治的细节》这本书中所说:“法律在本质上是为了解决社会问题,它绝不是高高在上,无视民众的道德情感。”

写在最后


  电影的最后,一切尘埃落定。

  不管好人还是坏人,都得到了自己应有的结局。

  这样的结局,仿佛太过于理想化。

  但我们如果无法与既定的世俗争斗,那便在内心活成自己的国王。

  这个世界或许不属于理想主义者,但一定不能没有理想主义者。

  或许有一天,那个更好的世界会跟着万物复苏一起到来。(来源 :帆书樊登讲书 )


主播:洪艳


特克斯县融媒体中心主持人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责任编辑:加尔肯古丽·吐尔逊]
用户评论
0/800
发表

最新评论:

已经到底了!

快关注一些石榴号,每天知晓最新时事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

石榴云新闻客户端

主办单位:新疆日报社

营业执照注册号:12650000457601957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65120170001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新B2-20050008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3108311

新ICP备05001646号

举报热线:0991-3532125

涉未成年人举报电话:0991-3532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