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确把握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几个向度
2023-08-10 09:36:32 石榴云/新疆日报

  新疆大学副校长、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 顾光海 新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 王兆瑞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战略高度,对中华文化传承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作了全面系统深入阐述,为我们深刻把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内在机理,坚定文化自信自强,以新的文化使命努力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提供了根本遵循。

  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战略高度,对中华文化传承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作了全面系统深入阐述,为我们深刻把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内在机理,坚定文化自信自强,以新的文化使命努力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提供了根本遵循。

  全面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历史,是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前提和基础

  历史是人类文明发展的记录,是我们了解过去、理解现在、预测未来的重要基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深入了解中华文明五千多年发展史,把中国文明历史研究引向深入,推动全党全社会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中华文明于坎坷跌宕中生发壮大,于艰苦卓绝中绵延拓展,是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而发展至今的文明,成为世界史上“连续性文明”的典范,为人类文明进步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中华文明发展至今取得的辉煌成就,生动展现了全体中华民族真挚的生活情感、高尚的精神追求、顽强的意志品质、坚强的奋斗状态,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铸就辉煌的精神滋养。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文明博大精深。只有全面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历史,才能更有效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更有力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读史可以明智,知古方能鉴今。了解了中华文明的历史,也就了解了中华民族的苦难辉煌。只有把握了中华文明的历史,才能科学把握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发展的规律。学习和研究中华文明史,就是要在总结中华五千年文明的历史中领悟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基因所在,在汲取历史智慧中开创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辉煌未来。通过把中华文明的历史研究引向深入,弄清楚中华民族的深刻内涵,梳理出中华民族从哪里来、到哪里去,只有这样才能科学把握中华文明的起源、发展的脉络,生成的逻辑和出发点。历史是最好的老师,探究中华文明之源,能够极大丰富我们对于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发展前景的认知和理解,有助于我们更科学地感知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在整个人类文明史中的重要意义。从这个角度来看,全面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历史,是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前提和基础。

  坚持“两个结合”,是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根本遵循

  一切国家和民族的崛起,都以文化创新和文明进步为先导和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深厚基础上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必由之路。这是我们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得出的规律性认识,是我们取得成功的最大法宝。”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其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不仅是我们中国人思想和精神的内核,对解决人类问题也有重要价值。马克思主义始终把人民立场作为最根本的立场,把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作为最根本的价值目标,这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天下为公、民为邦本、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天人合一等中国人民长期生产生活中积累的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和道德观高度契合。实践证明,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立场上、内容上、辩证思想上、基本观点上、方法论上都具有高度的契合性,正是因为相互契合,促进了两者的结合,而两者的结合产生的是深刻的化学反应,造就了一个有机统一的新的文化生命体。历史和实践证明,只有植根本国、本民族历史文化沃土,马克思主义真理之树才能根深叶茂。“两个结合”中尤其是“第二个结合”,是又一次的思想解放,是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体现了我们党对中国道路、理论和制度的认识开辟了新境界,也表明我们党的历史自信、文化自信达到了新高度,彰显坚持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自觉性。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内涵十分丰富,它是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实际形成的新的文明形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走出来的,也是从五千多年中华文明史中走出来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有了更加宏阔深远的历史纵深,拓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文化根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也是我们党创新理论的“根”。牢牢把握“两个结合”,有助于深刻理解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呈现出的继承性、创新性、先进性、人民性、国际性等特点,是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根本遵循。

  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决定了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实践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很多重要元素,共同塑造出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五个突出特性从不同角度为中华文明进行了精准画像,是对中华文明核心要义和整体思想的系统总结、高度概括、完整呈现。这五个特性紧密联系在一起,贯通着中华文明的历史和中华民族的现代文明。五个特性中“连续性”和“创新性”体现了中华文明守正创新的精神特质。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历史连续性是守正的基础,但守正并不是守旧,中华儿女始终没有停止文化创新和进取的脚步,这种精神决定了中华文明既保持历史连续性又具备了创新性的要求。“统一性”与“包容性”体现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一部中华文明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就是各民族共同缔造、发展、巩固统一的伟大祖国的历史,最终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多元一体格局。这种格局决定了它既有多元性,又具有一体性的特征,充分体现了中华文明的“统一性”和“包容性”。“和平性”彰显了中华文化中正平和的价值理念。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和平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国始终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决定了中国不断追求文明交流互鉴而不搞文化霸权,决定了中国不会把自己的价值观念与政治体制强加于人,决定了中国坚持合作、不搞对抗,决不搞“党同伐异”的小圈子。

  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华文明突出特性的深刻总结,就是对中华文明发展规律和演变路径的深刻揭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建设,不能是镜花水月、扑朔迷离,而是要在对中华文明突出特性的深入研究和科学阐释的基础上进行,更要在深刻把握中华文明发展规律的前提下实现。只有深刻把握中华文明发展规律,积极发挥历史主动精神,才能不断实现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

  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坚定文化自信,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习近平总书记深入总结中华文明历史,深刻分析中华文明继承发展的现状,高瞻远瞩谋划中华文明如何走向未来而提出的关于文化建设的重大命题。根和魂,源和本,文化连接着一个民族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我们要深刻把握中华文明发展的规律,坚定文化自信、讲好中国故事、阐发出属于中国的道理,坚持用中国道理总结好中国经验,把中国经验提升为中国理论,矢志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责任编辑:吴雪]
用户评论
0/800
发表

最新评论:

已经到底了!

快关注一些新疆号,每天知晓最新时事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

石榴云新闻客户端

主办单位:新疆日报社

营业执照注册号:12650000457601957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65120170001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新B2-20050008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3108311

新ICP备05001646号

举报热线:0991-3532125

涉未成年人举报电话:0991-3532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