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计高质量发展丨做精做细美丽新疆“水文章”
2024-02-01 00:02:11 石榴云/新疆日报

  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刘翔

  大河奔腾、气象万千。2023年,新疆坚持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综合施策管好每一处水资源,精打细算用好每一滴水,绘就人水共生、景美人富的生动画卷。

  做精做细美丽新疆“水文章”,需久久为功。在新疆两会上,如何提高水资源利用能力,使新疆高质量发展的水支撑更加稳固,再次成为代表委员关注的焦点。

俯瞰大石门水利枢纽工程(2023年10月13日无人机拍摄)。苏鑫 摄

  继续下好水资源管理“一盘棋”

  近年来,新疆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以系统思维对全区水资源进行整体谋划、管理、利用。

  2023年,自治区党委水资源管理委员会、专家委员会先后成立,14个地州市水资源管理委员会相继成立。围绕保障农业灌溉、地下水超采治理、流域供水保障、防汛关键期防汛度汛等主题,自治区开展多次水利调度,提升全区水资源统一调度管理水平。

  “汇聚大家的智慧,群策群力做好‘水文章’。”自治区人大代表、自治区水利厅厅长梅钰说,在来水较2022年偏少10%的情况下,通过水资源统一管理和精准调配,农业灌溉供水比2022年增加13.8亿立方米,有力保障了新疆粮食总产和播种面积增量全国第一的好成绩。

  自治区水资源管理制度体系的“四梁八柱”已基本建立。自治区政协委员、新疆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副院长白云岗建议,进一步强化自治区党委水资源管理委员会的牵头统筹作用,对现有流域管理机构和职能进行进一步优化整合,理顺基层水利管理体制机制,完善流域统筹、区域协同、部门联动的管理格局,切实把对水资源统一管理的要求落实到水利工作的全方位、各环节,抓好节水、蓄水、调水、增水重点任务,突破水瓶颈、夯实水支撑。

  白云岗委员的建议,与2024年新疆做好水资源管理的工作思路不谋而合。

  “持续完善水资源集中统一领导机制,统筹用好‘源头活水’。”梅钰代表说,进一步发挥自治区党委水资源管理委员会作用,完善水资源统一的领导机制、提级管理的工作机制、“总量控制+弹性配置的保障机制、科学系统精准的调度机制,不断提升新疆水资源高效配置和合理利用水平,实现对流域区域、兵团地方、地表地下水资源的统一管理、系统管理、全过程管理。

  加快推进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过去一年,一个个水利工程快速推进、投入使用,为新疆水网建设打下了坚实基础。

  新疆推动实施了一批水网骨干工程、控制性水利枢纽工程、农村供水保障工程、防洪工程建设,完成水利固定投资301.2亿元,增速18%,新开工水利项目数量、投资规模、融资规模均为历年最高。

阿尔塔什水利枢纽(资料图)。

  “与路网、电网一样,现代水网也离每个人很近,与生产生活息息相关。”自治区人大代表、新疆苏齐农业节水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董事长阿力甫江·阿不里米提说,要坚持把蓄水作为水资源调控基础,把调水作为战略性水源补充,抓好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加快构建新疆水网,不断提升水资源储备、配置、调蓄能力。

  水利工程建成后作用发挥如何,与项目前期设计有着直接关系。“作为项目设计方,我们要加强调查研究,优化设计方案,科学选择技术措施,打造经得起历史和实践检验的精品工程、民心工程。”阿力甫江·阿不里米提代表说。

  前期精心设计建设,后期科学管理运行,才能发挥水利工程最佳效益。自治区人大代表、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阿拉山口供水工程管理处江巴斯水库管理站副站长依拉木丁·吾拉木表示,作为一名基层水利工作者,将立足工作岗位,积极发挥专业特长,加强水利设施的维护和管理工作,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为推动当地水利事业高质量发展作贡献。

  今年,新疆将不断强化水利基础设施保障体系建设,让河湖安澜润泽大地。“加快推进大石峡水利枢纽、玉龙喀什水利枢纽、库尔干水利枢纽等重大蓄水工程建设,多措并举推动中小型水源工程建设,全面提升水资源保障能力。”梅钰代表介绍,此外还要重点实施50个大中型灌区的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组织实施40项农村饮水工程维修养护项目,巩固提升65万农村人口供水保障水平。

  提升现代化信息化治水能力

  这两年,自治区政协委员、民盟新疆区委会副主委吴顺华对南北疆多个流域和灌区进行了调研。他的目标很明确,就是探寻新疆智慧水利建设的好经验、好做法。

  新疆两会前夕,吴顺华委员来到新疆头屯河流域管理局,了解数字孪生头屯河流域建设工作。他说:“技术人员在虚拟空间创建了一条数字头屯河,模拟演练得出流域水资源最佳的调配方案,确保现实中调水方案的科学和精准。”

  吴顺华委员将自己对智慧水利建设的新思考写进了提案。“将数字孪生、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到新疆各个流域的管理工作中,提升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水旱灾害的防御能力,改善水环境和水生态,保障水安全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吴顺华委员说。

  以“智”治水,科技是关键,人才是根本。

  白云岗委员建议,进一步加大人才培养力度,用好柔性援疆、博士服务团、院士工作站等人才引进机制,搭建人才学习交流平台,通过委托培养、上学深造、专家带队等形式,加强专业技术人才培养,为水利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高素质的人才支撑。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责任编辑:侯倩]
用户评论
0/800
发表

最新评论:

已经到底了!

快关注一些石榴号,每天知晓最新时事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

石榴云新闻客户端

主办单位:新疆日报社

营业执照注册号:12650000457601957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65120170001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新B2-20050008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3108311

新ICP备05001646号

举报热线:0991-3532125

涉未成年人举报电话:0991-3532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