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银璐
“我们新疆的舞蹈编创者们,需要悉心研究如何用舞蹈为中华文明的延续贡献精神标识。”中国舞蹈家协会主席冯双白说。
7月21日,第六届中国新疆国际民族舞蹈节配套活动——新疆舞蹈创作交流会在乌鲁木齐举行。
与会国内舞蹈界专家学者,就推动中国新疆舞蹈的创作、传承与发展做交流讨论。大家认为,创作一流舞蹈作品,要全面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历史,要深度挖掘留存在新疆大地上的文化遗产,要实质性地增强和国内外一流创作者的交融互鉴,要培养具备扎实舞蹈理论根基的现代化编演人才,要充分满足用中国新疆舞蹈在国际舞台上展示中国形象的时代需求。
近年来,新疆舞蹈艺术工作者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深入基层,扎实采风,创作了《张骞》《花儿永远这样红》《阳光下的麦盖提》《铅华·满壁》等一部部反映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显著特征,展现各族群众火热的现实生活,同时具有新疆舞蹈艺术特色的优质作品,并在国内舞蹈评奖、展演、汇演上获得业内及广大观众的认可。
中国文联副主席、新疆舞蹈家协会主席迪丽娜尔·阿布拉发言。 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银璐摄
“6届舞蹈节的举办,为新疆舞蹈创作的创新性、融合性带来持续且积极的影响,新疆舞蹈精品近年来所获得的成绩,激励着舞蹈工作者们继续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中国文联副主席、新疆舞蹈家协会主席迪丽娜尔·阿布拉说。
本届舞蹈节的开幕剧目历史题材舞剧《张骞》, 火爆演出市场的舞剧《五星出东方》,都让冯双白看到了新疆的历史文化资源是创作舞蹈精品的一个“富矿”。
中国舞蹈家协会主席冯双白在会上发言。 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银璐摄
“新疆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聚居地区,在整个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形成中有重要位置。在张骞出使西域、‘五星出东方利中国’锦护臂之外,还可以在更多历史人物、重要文物、文化遗址上做深度发掘和合理利用。”冯双白说,事实上从《只此青绿》——舞绘《千里江山图》在艺术层面的积极反响和市场化的空前成果上,就可以看出,讲好拥有深刻文化内涵的历史题材故事,对一部舞剧至关重要。
近年来,新疆各文艺院团的舞蹈创演团队积极打造有深度、有力度、有高度、有亮度的舞台艺术精品。
“作品无论大或小、唯美或质朴、历史或当代,都必须深挖舞蹈这个本体,用舞蹈说话,用各民族的舞蹈语言和形象特征以及对舞蹈文化的思考来说话,作品才是扎实的,经得起推敲和市场检验的。”中国文联舞蹈艺术中心主任罗斌说。
新疆舞蹈创作交流会现场。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银璐摄
中国艺术研究院原院长韩子勇认为,在传承、创作和发展舞蹈艺术的过程中,需要时刻关注大众生活方式和心理需求的变化。“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道路上,我们一手伸向星辰大海的未来,一手牵住中华文明酿就的浓浓乡愁,这种状态,为中华文化传承发展,创造了无限契机。”
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马旭国认为,舞蹈节不仅是全球舞蹈艺术荟萃的舞台,也是提升中国新疆舞蹈艺术创作,展示中国新疆文化繁荣、开放包容的平台。借此契机,举办新疆舞蹈创作交流会能够推动新疆各民族民间舞蹈的保护、传承、研究,提升理论研究和编创水平,推动新疆舞蹈的实践与发展。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