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玛依古丽·艾依提哈孜
7月26日下午,第六届中国新疆国际民族舞蹈节组委会收到一封来自南非埃尔维斯舞蹈艺术团的信,写信人是团长诺姆汉达索·姆伦瓦那。此时,距离他们从乌鲁木齐地窝堡国际机场起飞不到半天时间。
这封发自乌鲁木齐地窝堡国际机场的信说道:“自从我团到达乌鲁木齐的那一刻起,我们就感受到了新疆人民的好客和热情,真正体会到了‘新疆是个好地方’的魅力所在。剧场观众的热情掌声和鲜花,给我团每一位演员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代表舞蹈艺术团全团演员向舞蹈节组委会道一声‘您们辛苦了!’我们将把中国新疆人民的深情厚谊带回南非,传播友谊。”值得一提的是,诺姆汉达索·姆伦瓦那还很细心地委托领队将信件翻译成中文,为的是能让更多人方便阅读。
前一天晚上,在新疆人民剧场,舞剧《乌班图之魂》结束之后,诺姆汉达索·姆伦瓦那将特意从南非带来的传统工艺木雕画赠送给舞蹈节组委会,舞蹈节组委会也将“丝路和美”纪念奖杯和“五星出东方”新疆挂毯赠送给舞蹈艺术团,感谢他们的辛苦演出。
7月25日晚,演出结束时,南非埃尔维斯舞蹈艺术团演员和观众一起合影。 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玛依古丽·艾依提哈孜 摄
细心的观众发现,每当一个南非不同地区或民族的舞蹈结束时,如祖鲁、科萨、茨瓦纳等,演员总是将随身携带的各样表演道具,或长矛、或贝壳项链、或彩色草帽等,毕恭毕敬放在舞台正中央。演员邓皮卫·马哈代尔解释:“每个道具都象征一种文化,在我们的传统习俗里,我们将自己珍视的文化只献给尊敬的朋友,表达由衷的感激之情。”近10个传统舞蹈表演下来,舞台中央堆满了沉甸甸的文化符号。连续两天演出,不同的观众,却有相同的雷鸣般喝彩声和欢呼声。
从南非开普敦起飞,经过20多个小时、几次转机,7月23日晚,舞蹈艺术团的演员如愿以偿,到达中国新疆。不到8个小时,他们就开始了正式演出,这还不算彩排时间。该团不远万里一路赶来,稍作休息就排练已在世界多地上演过百遍的舞蹈,为什么这么重视此次演出?正如诺姆汉达索·姆伦瓦那一下飞机对前来接机的新疆朋友所说,“我们演出要表达的就是团结、共享的‘乌班图’精神”,这种精神要体现在来中国新疆后的每一个细微之处。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