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届中国新疆国际民族舞蹈节 | 用青春璎珞编织“红楼”梦境
2023-07-27 17:42:13 石榴云/新疆日报

  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高芳

  “趁着这奈何天、伤怀日、寂寥时,试遣愚。因此上,演出这怀金悼玉的《红楼梦》。舞台上,贾宝玉在纱幔烟雾营造的太虚幻境中转身凝望,十二金钗白衣素服隐入大荒……繁华落尽、大梦已醒,在观众的静默与泪目中,民族舞剧《红楼梦》在两个小时里,让人们幻游了近300年前曹雪芹荒言痴梦

民族舞剧《红楼梦》剧照。江苏大剧院供图

  7月25日晚,在第六届中国新疆国际民族舞蹈节乌鲁木齐大剧院的舞台上,由江苏大剧院带来的民族舞剧《红楼梦》俘获了现场观众的赞美与感动,6次返场谢幕,赢得掌声沸腾。“太美了,真不想让它这么快就结束。”“是语言无法形容的震撼!”走出剧场,还有许多观众不愿“出戏”。

  这个夏天,中国文学巅峰之作《红楼梦》,因为这部民族舞剧而再一次成为新疆观众心中,尤其是年轻一代心中的经典。这部集结国内舞蹈界新生代和创作团队佼佼者的舞剧,用现象级的出圈与火爆,证明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青年一代心中所占的分量。

  在最好年华遇到最好的《红楼梦》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红楼梦》,真正的经典每一代读者心中都能应对现实、引发共鸣、读出新意——民族舞剧《红楼梦》就是在这样的初衷里诞生的。

  2019年,经江苏大剧院一批年轻文化工作者集体投票,《红楼梦》剧目海选库中被选中“没想到现在的年轻人会对这样一部古典文学作品感兴趣。”江苏大剧院副总经理、舞剧《红楼梦》监制李斯思感到意外。经过多次商讨、论证之后,江苏大剧院决定从年轻人的审美视角出发,打造这部红楼舞剧。

民族舞剧《红楼梦》剧照。江苏大剧院供图

  于是,一批清一色“90堪称占中国舞蹈届半壁江山的新生代舞者和创作者集结为民族舞剧《红楼梦》的演出阵容和创作班底导演李超、黎星,编剧崔磊、李宜橙,以及李艳超、李倩、胡婕、张娅姝、王闵瑞、窦率方、罗昱文等来自国内各大舞蹈院团的近30位优秀舞者平均年龄二十四五岁;还有作曲赵博舞美设计胡艳君、灯光设计肖丽河、服装设计李昆、造型设计贾雷、多媒体设计杨毅等国内一流舞台艺术创作者在他们年轻的履历中,各自都有卓越的成绩和不凡的过往怎样将意蕴深刻的文学名著重构成符合当下审美的舞剧,考验着这群年轻人的创作智慧与魄力。

  一遍遍反复阅读原著,从珠玉在前的戏曲、影视剧等《红楼梦》作品中汲取灵感,最终,主创人员将舞剧的主旨锁定在表现大观园里水做的女儿——十二金钗的命运沉浮里,用舞剧的方式再造书中的“青春王国”从常规的舞剧叙事手法中独辟蹊径,采取传统章回体小说特色,分为“入府”“幻境”“含酸”“省亲”“游园”“葬花”“元宵”“丢玉”“冲喜”“团圆”“花葬”“归彼大荒”12个舞段用名场面+新场面,展现钟鸣鼎食人家,诗礼簪缨之族中的闺阁昭传

  《红楼梦》中人物众多,个性鲜明,如何用舞蹈动作表达出人物内心情绪,对所有的演员来说,颇具挑战性。接下来的排练环节中演员们力求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眼神甚至是每一口气息,都要准确传神,既要“悦目”还要“赏心”。他们珍惜自己舞台生涯中与《红楼梦》的相遇。“能在这个年龄,遇到这样的作品,对每个舞蹈演员来说都是意义非凡的。剧中王熙凤扮演者李倩说。

  背负着巨大心理压力、被这部剧“折磨”得体重速降,导演李超在社交平台这样写道“能在我个人创作进入比较成熟的时期遇上它,是一件非常难得和幸运的事。我们深知自己还很年轻,但对待传统文化的敬畏之心和剧场艺术创作的野心同样捧在手心。”

  精良创作致敬最美的《红楼梦》

  2021年9月,民族舞剧《红楼梦》迎来了首场演出。“绝美!”“太精彩了!”“这就是东方美学!”……无数好评排山倒海般袭来,场场爆满、一票难求、许多观众二刷三刷……演出获得空前成功,一路成为国内原创舞剧的大“爆款”。从首演至今,历经3次复排,这部剧来到第六届中国新疆国际民族舞蹈节的舞台上时,是它演出的第81场和82

  这是一部在主创与观众的共同打磨中愈显丰盈的作品。面对批评,主创们会把观众的意见一一收集起来,一边演一边改。李斯思说:“这几乎是一种众筹式的创作,对批评和差评,我们都会认真研究,做出符合观众期待的调整和改编。”比如观众反馈:“太想看十二个姑娘同框了!”原著里的十二钗是无法在同一时空出现的,他们便借“惜春笔绘大观园”之由,在游园这一章节,重新作曲、编舞、设计,给了十二金钗齐聚的机会,在舞台上送给他们一份团圆,这也成为舞台上最让观众感动的部分。

民族舞剧《红楼梦》剧照。江苏大剧院供图

  观览全剧民族舞剧《红楼梦》以文学、舞蹈、音乐、舞美、灯光、多媒体影像等多维度联动表达和共同营造出的红楼大观世界,深深打动了观众,也体现出这群年轻创作者精益求精、尊重原著又大胆突破的青春视角。

  有观众在社交平台上展示了自己总结出来的观剧攻略,其中占篇幅最多的,就是怎样一眼辨认出十二钗。服装设计团队参考了明清画作、京昆和清代孙温所绘的《红楼梦》图册使用戏曲舞台上的“云肩元素,将原作中用花卉植物寓意人物、象征性格与命运的书写赋予十二钗强烈的辨识度,从服饰和妆容,小到耳环、眉形、大到衣服的色彩、花纹都十分精致考究。如“芙蓉”对应林黛玉,“牡丹”对应薛宝钗,“芍药”对应史湘云等,高度还原了“十二金钗”在原著中的形象,更加入云步、水袖等戏曲元素,使群钗美如画中人。

民族舞剧《红楼梦》剧照。  江苏大剧院供图

  舞美布置多处运用了富有中国特色的古典符号,最大限度地忠于原著。舞台没有亭台楼阁的实景,而是删繁就简效仿京剧、昆曲等戏剧舞台的简约与留白,使用垂幕、屏风制造景深、营造氛围、参与叙事,让舞台空灵缥缈,将观众的注意力都吸引到演员的舞蹈呈现中灯光暗下,漆黑的背景加强了舞台的纵深感,在视觉上更深邃。

  音乐创作旋律优美,中西合璧的乐曲铺垫中,同时使用87版电视剧《红楼组曲》的音乐元素,既有亲切感又有新意,使得舞蹈呈现情绪饱满、更具感染力。

  古典+现代的舞蹈呈现叙事与抒情并重、悲欣交集,赋予了人物象征意义和表现力。在“花葬”一节中,十二金钗静坐近两分半钟,导演黎星说:“就是要用这种克制来唤起观众对这些姑娘命运的沉思”。

  用青春感怀留住最的《红楼梦》

  民族舞剧《红楼梦》在乌鲁木齐演出期间,许多观众提前准备好了团扇、《红楼梦》书籍、明信片等,在炎热中排长队等待盖演出纪念章,其中还有人没看上演出,单为盖章而来。观众林小雨专门让父亲在红绿蓝色洒金纸上用小楷抄写了《红楼梦》中的诗句盖了章,“我要把它们贴在门上,天天欣赏。”

  “感动的情绪直冲脑门,当时的我恨不得冲回家去,翻看《红楼梦》原著小说。我忍不住会想,如果曹先生还在世的话,是否会觉得欣慰呢?他的创作目的达成了,世人看到了他的努力,优秀的作品会流芳百世,人们永远记得他的名字……”网名“仙芋子”的观众在社交平台上分享她的观剧感受,这也是许多被民族舞剧《红楼梦》吸粉的年轻观众共同的心声。

民族舞剧《红楼梦》剧照。江苏大剧院供图

  正如导演、“贾宝玉”扮演黎星所言:“如果年轻观众因为看了舞剧《红楼梦》,愿意再重新翻开《红楼梦》原著回到中国文学的海洋中,这会是最美妙的一件事情。”

  民族舞剧《红楼梦》用青春“读本”完成了传统文化的当代解读,也成为了中国舞剧与经典文学作品对话的探索样本这部剧能够出圈火爆,收获如此多的热情和厚爱,背后反映的是当代年轻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由衷认同和热爱,经典历久弥新,也使我们更有信心为将来的创作开拓广阔空间。李斯思说。

[责任编辑:郑欣然]
用户评论
0/800
发表

最新评论:

已经到底了!

快关注一些石榴号,每天知晓最新时事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

石榴云新闻客户端

主办单位:新疆日报社

营业执照注册号:12650000457601957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65120170002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新B2-20050008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3108311

新ICP备05001646号

举报热线:0991-3532125

涉未成年人举报电话:0991-3532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