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王新红
艺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9月17日,记者走进乌鲁木齐美术馆举办的丝路情缘伊力夏提·吐尔逊油画艺术展时,扑面而来的是浓浓的生活气息。展厅里的125幅油画作品,将作者看到、听到、嗅到、触到的生活中某个瞬间,以艺术创作的方式定格于画布上,一勾一画里都蕴含着对美的追求和对人生的思索。
伊力夏提·吐尔逊的油画作品。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王新红摄
伊力夏提是新疆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新疆美术家协会油画艺术委员会委员、喀什地区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作品曾参加天山南北中国美术作品展,第十二届全国美术作品展,新疆好·新疆美术作品展等重大展览。
伊力夏提·吐尔逊的油画作品。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王新红摄
喀什是伊力夏提出生的地方,也是他创作的永恒主题。展览中那些以“喀什之情”命名的油画作品以喀什民宅取材居多。他说,用心灵和画笔展现家乡日益繁荣发展、各族人民安居乐业的图景,是他终生的愿望,这些作品中蕴含着他对故乡的敬意和思念,也蕴含着他对喀什美好未来的期许。
熟悉伊力夏提作品的人都知道,他只画大美新疆。上大学期间,他就喜欢到喀什老城区的高台民居写生,蜿蜒在喀什的各色胡同、城市南北两侧的吐曼河和克孜勒河、远处高耸入云的雪峰、大街小巷随处可见的店铺,不仅开阔了他的眼界,更唤醒了他的灵感。
伊力夏提·吐尔逊的油画作品。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王新红摄
在风景表现上,伊力夏提的画面取景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对于自然山川风景的取景描绘,另一类是对喀什城市风景的取景描绘。前者是有站在抒情的写生意义上创作,而后者则是有站在对时代的发展感受上去创作。就第一类作品来说,画中无论是溪水原野,还是山河林木,整幅画面的风貌表现,都给人带来一种不拘于特定环境的视觉感受,而这既可以说是一种仅属于西部地域的艺术魅力,也可以说是一种蕴含了写生真谛的价值语境。
伊力夏提·吐尔逊的油画作品。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王新红摄
充分的人物个性表现,是伊力夏提创作人物画作的一个重要元素。他的这种个性表现,不仅仅只来自于画中人物的本身风貌,同时也包含了画家自身的情感抒发和民风感受。比如他的作品《乡村的美好生活》,展现的是一个集市中理发的场景,画面中多名理发师理、刮、剪、修等技艺在其中都有表现,忙碌又井然有序,紧张中又伴着松弛。人物风貌遵循地域化特征,人物表现也是在民族文化审美的特点范畴内。而他的一幅幅女性人物画作,均是采用了最为普通的观赏视角,但又能充分展现出其自我化的真情流露,没有刻意的抒发和歌颂,更没有过分的矫饰和美化,画中唯一存在的,就是那朴拙而又浓郁的个性意识面貌。
前来观看伊力夏提·吐尔逊油画艺术展的学生。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王新红摄
在画面的各个要素中,伊力夏提最重视的是色彩。这一点从他的作品《古城新语系列(六)》中可以充分感受到。他说,这是他体验世界最直观的方法,也是直接受他情绪影响的方面。从一处风景,到一幅作品,他对世界的欣赏方式总是从判别它的颜色是否吸引人开始。就如同民宅和草原吸引他的原因一样,它们都有自己浓烈独特的色彩,而这些颜色又和谐共处,丰富而不突兀。
伊力夏提·吐尔逊的油画作品。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王新红摄
“我希望我的画面也能呈现这种状态,这也是我选择油画的原因。”伊力夏提说,“每种油画颜色都有自己独特的质感和气味,随着时间的流逝渐渐干涸,形成独特的纹理,特别适合展现有生命力的美好事物。”
伊力夏提·吐尔逊的油画作品。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王新红摄
艺术因回归自然而富有灵性,自然也因艺术的渲染而更添生机。伊力夏提说,他很想画出一种人与其他生灵,与自然互相理解、和谐统一的状态,让作品中展现出的某种情绪,又或是一个笔触,一抹颜色,去打动观画的人,从而为他们带来一种审美体验。
伊力夏提·吐尔逊给前来观展的观众签名。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王新红摄
风景旷达沧桑,人物生动独特。伊力夏提说,通过世界性的油画语言与本土文化感知相结合的方式,来表达新疆美术创作者对于祖国、对于家乡浓浓的情思,以及对于未来的美好憧憬,是他从事绘画艺术的初衷,这一点从未变过。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