皓月凌空笙歌醉
2023-09-27 10:50:35 石榴云/新疆日报

  全筌

  园林是中国人一个非常长久的梦,从遥远的商周,一直缠绵至今。园林里的四时节令浸润着中国人的浪漫,中秋夜月时尤其令人神往。

图据网络

  古人十分重视传统节日,每逢佳节,必然有相应的节庆活动,相比而言,皇家园林的过节场面最为恢宏。据清宫档案记载,每当中秋之夜,乾隆会在圆明园西洋楼万花阵“迷宫”举行灯火晚会,他坐于阵中心的中式凉亭里,宫女们手持黄色彩绸扎成的莲花灯,寻径飞跑,先到者便可领到皇帝的赏物。而到了光绪年间,慈禧更加倾心颐和园,如果赶上中秋节驻跸颐和园,则会在德和园颐乐殿听戏。清宫中秋节令戏称“天香庆节”,此时的颐和园,已然是戏曲萦绕,人头攒动,烟花灿然,蔚为大观。

  古代豪门的中秋夜宴,其声势与场面也不遑多让。少时看87版电视剧《红楼梦》,独对大观园里的那场中秋夜宴记忆深刻,成年后,反复品读原著,细究剧版细节,才咂摸出些许古人过中秋的精致和讲究。先是众女眷拜月,“嘉荫堂前月台上,焚着斗香,秉着风烛,陈献着瓜饼及各色果品……真是月明灯彩,人气香烟,晶艳氤氲,不可形状。”拜月的礼仪,据说现在还在有些地方保留着。夜宴必须有美食,月饼自不可少。贾府众人一边吃喝,一边赏月吟诗,还玩起了“击鼓传花”的小游戏,鼓声停,花在谁的手中,这个人就要“饮酒一杯,罚说笑话一个”。皓月凌空,贾母兴犹未阑,命府里十多个女伶在水岸边的桂花树下吹笛子,明月配幽幽笛音,想必是如书中所写“明月清风,天空地净,真令人烦心顿解,万虑齐除”。中秋之夜,在大观园里遥望圆月,品一壶暖酒,尝一块“内造仁油松穰月饼”,听一曲悠悠扬扬的笛声,任凭桂花飘香,落在茶上、酒里、身上,到处都沾了花香,别有一番幽趣。曹雪芹将中秋夜含蓄唯美的意境落于园林之中,具象于文字之上,已然成为现代中国人独特的精神审美。

  园林是文人士大夫的“诗意栖居”地,中秋赏月、诗会雅集、曲水流觞、下棋品茗……风花雪月之间,赏心乐事数不胜数。唐宋以来,文人热衷于为园林撰写园记,比如唐白居易的《庐山草堂记》、王维的《辋川集》、南宋辛弃疾的《稼轩词》等,园记中不乏中秋所感所思,尤其是辛弃疾的那首《满江红·中秋》,是不输《水调歌头》的荡气回肠。明清时期,文人们将“诗酒传觞”“丝竹管弦”的兰亭雅集,转换了时空和背景,他们更乐于在园林雅宴。明人王世贞曾沉迷于园林泉石,建弇园以招延宾客,他还特意将一次中秋雅集述诸笔端,名曰《甲申中秋夕成伯寅叔孟嘉复携酒弇园楚人李惟祯来不疑辈在焉颇具歌吹之乐得一首》。园主人王世贞本就是戏曲名家,于是中秋之夜,自酿酩酪,花下待宾,清歌绕梁,松风吹衣,这也是园林曲会独有的风情。

  平民布衣的中秋,有丝篁鼎沸的喧嚣,也有吴侬软语的清寂。宋人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里所载:“近内庭居民,夜深遥闻笙竽之声,宛若云外。闾里儿童,连宵嬉戏。夜市骈阗,至于通晓。”因为有笙歌拂面,稚子嬉闹,平民中秋多了些尘世烟火气。在《浮生六记》中,喧嚣热闹的中秋之夜,对布衣文人沈复而言却是一片清寂。中秋日,大病初愈的沈复偕妻芸娘,绕开“走月亮”的游行队伍,悄悄踱至沧浪亭中。“少焉,一轮明月已上林梢,渐觉风生袖底,月到波心,俗虑尘怀,爽然顿释。”竹影萧疏,暗香浮动,两颗惺惺相惜的心彼此慰藉。“沧浪亭幽雅清旷,反无一人至者”是沈复与芸娘的中秋清欢,也为园林里的中秋留下了最好的见证。

  岁岁中秋,今又中秋,不妨暂且放下杂事,找一个园子逛逛,顺便回味一下园林古今轶事,或与数友共享良辰,或一人独赏美景,皆为雅事。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责任编辑:杨蕾]
用户评论
0/800
发表

最新评论:

已经到底了!

快关注一些石榴号,每天知晓最新时事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

石榴云新闻客户端

主办单位:新疆日报社

营业执照注册号:12650000457601957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65120170002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新B2-20050008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3108311

新ICP备05001646号

举报热线:0991-3532125

涉未成年人举报电话:0991-3532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