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榴云/新疆日报讯(记者 高芳报道)丝绸之路的植物史是一部文化交流史,包含了东西方文明对话的大量信息,怎样从植物角度去了解丝路上的璀璨文化?11月30日上午,由浙江传媒学院教授、鲁迅文学奖获得者沈苇主讲的“行走在丝绸之路上的植物”讲座,将在网上面向公众直播。
图片转自“中国文化研究所”微信公众号
此次讲座为“博望论坛”第四期“新疆考古发现与文化观察”系列讲座之一。“博望论坛”由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文化研究所、丝绸之路艺术研究中心创办,以丝绸之路艺术与文化为主要议题,旨在透过不同专业背景专家学者的视角,重新发现、深度发掘丝绸之路艺术与中华文化的深层价值。
届时,中国艺术研究院丝绸之路艺术研究中心主任韩子勇、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国医史文献研究所特聘研究员刘英华、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展陈部主任李永康将以嘉宾对谈方式参与讲座,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文化研究所助理研究员焦天然担任主持。
植物像人类一样,有原乡,也有他乡和异乡,从东到西或从西走东,从而使世界变得多样化和生机盎然。它们的迁徙、流变,离不开“植物猎人”引进、栽培之功绩。凿空西域的张骞可谓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植物猎人”,他为汉地引进了葡萄和苜蓿种子。而水稻、茶树、桑树、竹子、柑橘等中国植物则通过迁流同样对世界产生了巨大影响。本次讲座将用多学科、跨文化的方法,结合田野调查、文史举证,描写植物的前世与今生、形态与特质、诗性与象征,从植物角度去讲述丝路故事和丝路文化。
讲座时间为11月30日(周四)上午 9:30-12:00,腾讯会议入口:467 661 013,网络参会以“单位+姓名”为ID格式。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