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著名演员陈建斌等人现身乌鲁木齐市人民电影院,引发广泛关注和热议。陈建斌“回家”展现出的随和、自在的状态,让人不免想起他早年前提及家乡乌鲁木齐的这段话:“你一下飞机就能感受到空气里水分特别少,有一种清冽、甘洌的味道。”陈建斌表示从迈出飞机舱门的那一刻,置身于这样的空气中,他才能确定,到家了。
“这事儿我也能干”
1970年,陈建斌出生在乌鲁木齐的一个普通家庭,从小在体委大院长大的他,却对乌鲁木齐丰富的文艺生活痴迷。上世纪八十年代,录像带热潮风靡全国,电影院门口挤满了前来观影的购票者,正值初中的陈建斌也成为了乌鲁木齐市人民电影院、胜利电影院、儿童电影院和新中剧院的常客。彼时,乌鲁木齐的电影院实行抽查制度,这让年少的陈建斌心动不已,“我经常是背着书包去上学,路上直接就进了电影院,就在那看,看到中午差不多了,回家吃饭,下午接着去看。我变成了一个职业影迷,天天坐那看录像。上课的时候也是,上着上着我们几个男生一约,就走了,就去看录像去了。”陈建斌说。
上了高中,陈建斌搬到了离家更近的学校,这一次,路上没有了电影院,他的精神世界里多了文学和音乐两位好友,在深夜打着手电筒在被子里读小说,在烈日下飞奔回家,只为听一首歌,他的痴迷愈发强烈,他的床底下铺满了各种杂志,抽屉里全是录音磁带。
18岁那年,陈建斌高考落榜,姜文主演的《红高粱》让他兴起了做演员的念头,“这事我也能干”,带着这样的念头,陈建斌开始跟着新疆电视台的剧组去拍戏、做剧务助理,在乌鲁木齐刚成立的昆仑电视制片厂当学员,在制片厂倒闭后写“剧本”,直到1990年,陈建斌的梦想才走向正轨,那一年,中央戏剧学院决定在新疆招一个表演班,陈建斌埋头苦读数月,最终与李亚鹏、王学兵、曹卫宇等成为了同班同学。
是中年演员,但从不墨守成规
正统的科班学习对一直渴望从事文艺工作的陈建斌来说如鱼得水,也让他凭借《结婚十年》《乔家大院》《三国》等剧迅速成为了家喻户晓的男演员。陈建斌坦言,演电视剧完全是为了生计,拍电影和做导演才是他多年的夙愿,“我真的觉得就是电影里的人在召唤我。”
《结婚十年》剧照
就在长时间的电视剧拍摄让陈建斌产生倦怠之时,他读到了作家胡学文的中篇小说《奔跑的月光》,那是一个发生在北方乡村、关于底层小人物的故事。“就是它了!”这个故事唤醒了他的热情——他在乌鲁木齐乡下的外公外婆家长大,村庄叫八家户村,荒凉的村庄,对于六岁的陈建斌而言是最有意思的地方,到处是菜地、水渠、麦场,没有任何玩具,孩子们在一起玩泥巴、玩水……时至今日,“八家户村”仍是他的微博名,因为在他看来,无论身居何地,自己终究是农村走出来的读书人。
小说《奔跑的月光》里写的一切,他都异常熟悉。很快,陈建斌在拍摄间隙,趴在房车里一字一句,完成了这个让他满心欢喜的剧本——描写西北大地的故事《一个勺子》。
他用最喜欢的面食“拉条子”作为主角名,以西北方言“勺子”为名,拍摄《一个勺子》,他似乎不需要做任何功课,他了解西北农村生活的所有细节,他说:“我不用做准备,我就是他。”
2014年,陈建斌凭借《一个勺子》获奖,这个炙手可热的“中年演员”没有走上一条墨守成规的演艺道路,而是怀着像20岁时一样的执念,追求着艺术和心中的故乡。
艺术和故乡是永远的执念
“乌鲁木齐/你的名字就是美丽的牧场/写到这儿我的泪水流淌/有多少时光已被我淡忘/我想着我看着镜子里的我/和我们村的那个谁一样……”同时期,《一个勺子》的电影推广曲《给那个谁的第一首诗》上线,歌曲中,陈建斌通过对“乌鲁木齐”“牧场”“八家户”等意象进行诗意的表达和演唱,这是陈建斌写给故乡的情书。
而像这样对故乡深情告白时有发生,2021年,陈建斌为新疆棉花写的小诗《从泥土里长出来的云——给我亲爱的家乡》惊艳了诸多网友。他在综艺节目演唱歌曲《草原之夜》,致敬兵团的拓荒者、建设者,令观众为之动容。
此外,那些充满美好意境的诗歌“二环路上明月光/照在钟鼓楼上就像是霜/抬头望着被人踩过的月亮/低头想起我的小村庄”“天气突然变冷/冬天突然来到/游子突然想家/家乡突然遥远/抬头寻找北方/却看到南飞雁”……他始终有着老派文青的诗意,也有着对家乡不变的情怀。
作为乌鲁木齐生态环境公益形象大使,陈建斌一直以来关注着环保公益事业,关心着家乡变化。他用自己的影响力传递正能量,传递绿色理念,在美丽新疆、美丽中国的建设中发挥了极大的示范带动作用。
“我是在新疆出生和长大的,我想念新疆的蓝天、雪山和辽阔的草原,美景如画的喀纳斯、空气清新的那拉提大草原、碧水荡漾的赛里木湖,近在眼前的博格达峰,都让我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宁静和安详,只有回到这片土地上,才找到了根,有一种回到了家的感觉。”陈建斌说。
而这次回家,陈建斌将为真人秀节目《很高兴认识你》录制歌曲《乌鲁木齐》,再一次回归故土,陈建斌会有哪些不一样的体验和感悟?再一次书写情书,他又会融入怎样的深情与温度?一同期待陈建斌的城市告白吧。(石榴云综合自中国新闻网、人物、中国新闻周刊、人民文娱、乌鲁木齐生态环境、最人物、南方周末)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