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守丘刻石”:2300年后的朋友们,你们好啊
2024-04-26 16:23:47 石榴云/新疆日报综合

  在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库房内,一块河光石静静躺在角落里。长约90厘米,宽约50厘米,厚约40厘米,是滹沱河畔最常见的石块。这块石头,曾在滹沱河畔的泥土中,深埋2000多年。

  上世纪30年代,平山县三汲乡村民刘喜梅掘地开垦,偶然发现一块河光石,上刻奇怪符号,他便把石头搬回家中。世事变幻,转眼到了1974年冬,三汲乡大规模平整农田,农民们在附近大土丘发现了一些瓦片。河北省考古队队长陈应祺带队前去考察,寻到刘喜梅家中,见到了这块石头。

  符号竖刻,像是大篆,又像是甲骨文。它们究竟是何种文字,又写了些什么呢?

  陈应祺想到了古文字学家李学勤先生,于是写信求教。李学勤经过仔细考证,将其破译为:“监罟有(囿)臣公乘得,守丘(其)臼(旧)(将)曼,敢谒后贤者。”具体解释为,“现任监罟(注:监管捕鱼的小官)的罪臣公乘得在此看守陵墓,他的旧将曼敬告后来的善良贤德的人”。

  这块石头,后被称为“守丘刻石”。这是中国已发现时代最早石刻文字之一,不仅对于战国文字研究有很高的价值,而且对于寻找战国中山提供了重大线索。(素材来源:爱临沂客户端、网信河北)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责任编辑:木卡达司·买买吐逊]
用户评论
0/800
发表

最新评论:

已经到底了!

快关注一些石榴号,每天知晓最新时事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

石榴云新闻客户端

主办单位:新疆日报社

营业执照注册号:12650000457601957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65120170002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新B2-20050008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3108311

新ICP备05001646号

举报热线:0991-3532125

涉未成年人举报电话:0991-3532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