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的称谓,丰富了对山脉的描述也描摹出了中国山河的多彩和壮丽余生,去追风,去攀登!
点击音频收听《丘 陵 峰 岭 峦 岑 峭 嶂 岳 屺 岵 峡 岬 冈 崮 麓 顶 梁 包 坡 尖》
“山”是地球上令人惊叹的自然奇迹,但山只是“山”吗?今天,《夜读》要告诉你:“横看成岭侧成峰”,山的叫法何其多!
小土山叫丘,大土山叫陵
通常来说,小土山叫丘,大土山叫陵。“丘、陵”常出现在地形丘陵地带,通常呈波浪状或轻微倾斜的形状。大家熟悉的陶渊明的《归园田居》里就有一句: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高而尖的山叫峰
“峰”一般指山脉或山地中相对突出、高度较高的尖顶部分,如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古人游山玩水,常常因“峰”而生出诗情,什么“春水满四泽,夏云多奇峰”,什么“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数不胜数。
高而大的山脉叫岭
岭指高大的山脉,或是顶上有路可通行的山。它们可以是连续的山脉,也可以是较小的山脊,有些较为陡峭,有些相对平坦。结合“峰”和“岭”的意思,是不是一下就Get了“横看成岭侧成峰”?
小而尖的山叫峦
《说文》里说:峦,山小而锐者。小而尖的山被称为“峦”,主要指山脉中较为纤细而尖锐的山峰,通常坐落于大山脉之间。适逢五月,就分享一句白居易的诗吧:岛树间林峦,云收雨气残。四山岚色重,五月水声寒。
小而高的山叫岑
小而高的山被称为“岑”,岑原来泛指山,后引申出高、山顶等义,如普陀山最早叫梅岑。李白诗里“仙人骑彩凤,昨下阆风岑”的“岑”就是山的意思。
高而陡的山叫峭(qiào)
高而陡的山被称为“峭”,其陡峭的特质赋予攀登者独特的挑战感。孟郊的《巫山曲》里就写道:“巴江上峡重复重,阳台碧峭十二峰。”
高而险的山叫嶂
高而险的山叫作“嶂”,指它们直立像屏障,常用来形容那些地形陡峭的山脉。如福建长汀的赤峰嶂、广东惠州的白云嶂等。“重峦叠嶂”的成语大家也很熟悉了。
高而大的山叫岳
高而大的山被称为“岳”。我们常说的“五岳”指的是: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华山、北岳恒山和中岳嵩山。含“岳”的诗句很多,小编最喜欢杜甫的那句“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
没有草木的山叫屺(qǐ)
多草木的山叫岵(hù)
结合“屺岭崔嵬直上天,行人流汗似喷泉”来理解,是不是更有代入感了?而“屺岵”合在一起,则代指父母。
两山之间,有水为峡
两山之间,无水为岬(jiǎ)
说到“峡”,有中国人都知道的三峡,有著名景点“虎跳峡”,有雅鲁藏布江大峡谷,等等。峡常常和“谷”一起出现,看谷的意思就不难理解了,谷指的是:两山或两块高地中间的狭长而有出口的地带(特别是当中有水道的)。分享一句喜欢的诗,当你迈过一个大难关后,可以对自己说:峡中险已过,江上浪宜平。
较低而平的山脊叫冈(岗)
《水浒传》里的景阳冈(在山东省)想必大家都不陌生。浙江杭州也有牵牛岗的地名。
四周陡峭顶上较平的山叫崮(gù)
山东有孟良崮,解放战争中的重要战役之一“孟良崮战役”就发生于此。
山脚叫麓
不知为何,含“麓”的诗句,总给人一种画面感,比如“岳麓苍山半,波涛黑水分”(明·杨慎),比如“驱车太行麓,饮马浊河津”(明·王宠),比如“散步龙山麓,石马高嶙峋”(明·顾璘)。
顶、梁、包、坡、尖
“顶”通常指山的顶部,即山峰的最高点,如峨眉山的最高点峨眉万佛顶,泰山最高点玉皇顶,黄山三大主峰之一的光明顶,等等。
“梁”通常是指在地形上呈狭长、平坦的地势,是由于地质构造所形成的长而窄的山脊,如四川的锅圈梁。
“包”常出现在我国西南地区。因为山地众多,当地的人民常将其称为“山包包”。如四川的雪隆包(5527米)、望郎包(4690米)等。
“坡”,通常是因为山体的倾斜面比较明显,诸如四川的百草坡、云南的花椒坡、陕西的五里坡,等等。
“尖”主要指山峰的形状特征,即山峰的尖锐、陡峭。如浙江省最高峰的黄茅尖、位于安徽的大别山主峰白马尖等。
不同的称谓,丰富了对山脉的描述也描摹出了中国山河的多彩和壮丽余生,去追风,去攀登!(文/央视新闻)
阿勒泰市融媒体中心主持人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