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不清有多少个日子,早出晚归,日夜伏案;想不起有多少次,将结论推倒,再重来;记不得有多少回,提出新的想法,被质疑,被否定,在科研战线上,求实认真,才能到达离真理最近的地方;勇敢追梦,才能找到一条不断向上进取的路;一心一意,才能潜下心来去研究,去发现。”这是中国一代又一代科研人员的缩影。他们的故事触动人心,仿佛在每一个日出和日落的交替之间都留下了他们辛勤的足迹,他们的坚守和付出如同无尽的星光,照亮着前行的道路。
这是他们的故事,同时也是祖丽皮亚·沙地克的真实写照。
祖丽皮亚·沙地克,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2012年本科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化学化工学院,2017年博士毕业于复旦大学化学系。2017年至2021年在美国布鲁克海文国家实验室担任博士后助理研究员和副研究员,2021年6月加入上海交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燃料电池研究所。入选国家和上海市海外高层次人才、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上海交通大学小米青年学者。
“一定要考上上海的大学”
祖丽皮亚在一个轻松欢快、爱意十足的家庭中长大。祖丽皮亚的几位中学老师从上海求学归来后便选择回到家乡喀什任教。他们时常绘声绘色地向同学们讲起他们在上海求学的经历,描摹起上海的繁华盛景以及交大、复旦等名校的卓越声誉。在老师们的影响下,对上海的向往之情在祖丽皮亚的心中油然而生,愈发强烈。“一定要考上上海的大学”成了她在中学时期的梦想。
最终在2008年,她从一个偏远的城市走进了上海交通大学的校园。这里成为了她梦开始的地方。化学一直都是祖丽皮亚很感兴趣的学科,她被高中化学实验中那些奇特有趣的化学现象深深吸引,于是选择了攻读化学工程和工艺专业。
2012年,她凭借本科阶段优异的成绩,成功保研到复旦大学,师从相关专业领域内的权威导师。她在读研期间一直被导师严谨认真的学术态度所感染。在进入课题组做了一年多的学术研究后,她发现自己对电池领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开始申请硕博连读,继续潜心科研,赓续研究生之路。
回到梦想开始的地方
2016年,祖丽皮亚正在读博士二年级,她的博士课题已经基本完成。在博导的鼓励下,她顺利申请上访问项目,获得了美国布鲁克海文国家实验室的联合培养机会和后期的博士后助理研究员职位。这使她有机会接触到自己热爱的研究领域。
在美国攻读博士后期间,祖丽皮亚为了研究工作常常通宵做实验,曾连续两周工作到半夜四五点钟才回家睡觉,早上七八点钟又赶回去继续做实验。在繁忙中,她也常常思念家人、朋友和家乡美食,但对科研的一腔热血,可以抵过她在异国他乡独自求学的孤独。在美国学习和工作的五年,是一段痛苦但又充满成长和温暖的奇特经历,因此更坚定了她对科研事业的热爱和信念。
布鲁海文国家实验室每年都会举行一两次暑期夏令营,来自美国各个大学的优秀学生也将到实验室参加一些科研活动,祖丽皮亚曾负责给他们讲授二次电池领域的研究热点和电化学基础课。将自己掌握的知识教授给别人,看着学生们学以致用,取得成果和突破,这对祖丽皮亚来说是莫大的鼓励,也是她最开心的事情。这是让她最终选择返回母校从事教研工作的主要原因。
培养出既有能力又有责任感的学生,这是她作为老师的梦想。她最终回到了自己梦想开始的地方,做一名教师,将自己所学到的知识传授给更多的学生。目前,已有多名学生加入祖丽皮亚的课题组从事科学研究,他们在能源领域的科学研究上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和动力。学生的主动参与以及他们从中受到的科研启蒙,让她切身体会到了一种被认可的满足感。
未来,她将结合国家“双碳”目标背景,进一步将自己的研究方向与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相融合,相信在梦想和国家发展相融的理想之路上,祖丽皮亚的脚步会愈发坚定。
素材来源:@人民的播音员、我从新疆来、交大基金会微信公众号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