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读:一个人可以像一件瓷器,既盈盈欲碎,又坚不可摧
2024-07-04 22:30:00 石榴云/新疆日报综合
夜读

我听见了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看见方寸之间的天地。她们说,我盈盈欲碎,我坚不可摧。


图片

点击音频收听《一个人可以像一件瓷器,既盈盈欲碎,又坚不可摧》


  01

  在景德镇,文物可以很“显眼包”,谁看了不说一句“无语”。

  不管你去没去过景德镇,可能都对这件风靡全网的“无语菩萨”有所耳闻,说不定还用过它的表情包。其实它的大名叫“沉思罗汉”,但大家似乎并不怎么在乎,而只是感同身受地认为:它的表情贴合很多时候的心态,所以超爱!

图片

  如今的年轻人对传统文化的解读方式更为轻松有趣,在“玩梗”中让博物馆文化得到了大范围普及,也是好事,不过,“无语菩萨”所在的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里还有许多其他精品,比如镇馆之宝“元青花缠枝牡丹纹梅瓶”,错过了它们才是真无语!

图片

  02

  在景德镇,有一种惊讶叫“Duck不必惊讶”(duck,鸭,英文发音近似“大可”)。

  中国陶瓷博物馆的“无语菩萨”很火,御窑博物院的“岁岁鸭”也大有赶超之势。这只可爱的“鸭子”其实叫“素三彩鸭形香薰”,诞生于明成化年间,本该送入故宫,由于未能通过御窑严格的筛选标准,被击碎深埋地下。后来,修复人员从发掘出的大量残片中挑选出60余块,经过几度精心修复,让它成为了如今的景德镇新“网红”。

图片

  03

  在景德镇,杯子、盘子、花瓶、茶具好像都要“考研”,卷得是真厉害。

  一不小心就美得你走不动道。

图片

  04

  在景德镇,你以旅游的初心来,最后很可能以进货的架势走。

  注意,“没有人可以空手走出景德镇”很可能不是一句玩笑。一定要说遗憾,那可能是行李箱不够大,手臂不够长?

图片

图源:明明就是明明

  05

  在景德镇,“想抠地”不是一种尴尬的精神状态,而是实打实的字面意思。

  镶嵌在地面上、台阶上的瓷片珠串,如同水泥地里的碎钻,让人直想抠下来带回家。心动可以,但不提倡,不如踏着它缓步向前拾级而上,告诉自己“要把人生之路走得瓷实一点”~

图片

  06

  在景德镇,不仅要低头看路,也别忘了抬头望天,因为你不知道头顶上会出现什么惊喜。

  比如,一个绝美铃兰灯,把抓不住的光开出了花,谁能不爱?比如,造型颜色各异的陶瓷花灯,一眼惊艳。

图片

  07

  在景德镇,你可能会不时对自己的眼神产生怀疑,因为你不知道“瓷都”能用瓷变出来什么花样。

  比如这套出现在展览上的《兰亭集序》,乍一看,谁恐怕都要愣两秒,这居然是陶瓷做的?

图片

  08

  在景德镇,你真的可以“到碗里来”。

  景德镇昌南里文化艺术中心的这个“大碗”,身披海波纹,在灯光的配合下炫酷无比,是不是颇有几分赛博朋克的味道?

图片

  09

  在景德镇,你可以实现“永生花自由”。

  各种陶瓷花目不暇接,绚烂绽放,无比逼真,难怪有人浪漫地说,“应该没有一朵花能凋谢在景德镇。”这份永远不败的沉甸甸的美丽,值得拥有。

图片

  10

  在景德镇,因为瓶瓶罐罐,柴米油盐也浪漫了起来。

  美丽的器皿,是收纳,是盛放,是对日常的装点,也是使用时的心情,看到它们,柴米油盐的琐碎日常好像也不再枯燥,甚至渗透出诗意。

图片

  11

  在景德镇,破碎也是一种值得珍藏的美丽。

  在热门打卡地景德镇御窑博物院,很多展品都由若干碎瓷片拼接而成(前面提到的岁岁鸭就是),有些缺损严重的干脆直接以残损碎片的样子直接展出。

图片

  那些来自过去的碎瓷,每一片都在诉说历史,站在它们面前,人会变得感动,它们好像在对你说,“为了见到你,我已经走了一千年,一千年,天空蓝着,黄河流着,我破碎了又完整,我破碎了再无法完整,可我依然活着。”

  12

  在景德镇,你可以一边像个孩子认真玩泥巴,一边像个大人努力去追梦。

  这两年,随着无数从天南海北赶赴景德镇学习、工作的年轻人的涌入,景德镇催生出了一个独特的群体“景漂”,其中还包括不少“洋景漂”,全国乃至全世界的年轻人在这里天马行空、分享创意,是真正的“工匠八方来,器成天下走”。

  关于“景漂”,有人说过一句很动人的话,“很多‘景漂’故事,是关于一个年轻人遇到一个内心亮起的瞬间,放弃了过去的生活,住到景德镇。”这个点亮内心的时刻,不就是无数人一生所求的被梦想召唤的时刻吗?

图片

  13

  在景德镇,我们会感到,一个人可以像一件瓷器,既盈盈欲碎,又坚不可摧。

  就像网友@解语琛 说的这段话一样:

  “可能是受了那首《青花瓷》的影响,景德镇这三个字在我的脑海里永远是蓝色的。是那种深深的蓝,染了雨的、温柔到几乎有些带着愁的颜色,通透、灵动、反着光的景德镇啊!

图片

  “当我真正置身于碧色天空下的时候,我才发现那些红砖内,不仅仅是‘天青色等烟雨’。她们是洁如凝脂青白釉;是高贵明媚娇黄釉;是安宁深沉祭红釉。她们不仅仅是梅瓶碗盆、香炉瓷枕。她们是瓦当,是军持,是瓷都独一无二的珍宝,是千千万万破碎下的涅槃重生。

  “我听见了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看见方寸之间的天地。她们说,我盈盈欲碎,我坚不可摧。”(文/央视新闻)


主播:子叶

温宿县融媒体中心主播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责任编辑:郑欣然]
用户评论
0/800
发表

最新评论:

已经到底了!

快关注一些石榴号,每天知晓最新时事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

石榴云新闻客户端

主办单位:新疆日报社

营业执照注册号:12650000457601957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65120170002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新B2-20050008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3108311

新ICP备05001646号

举报热线:0991-3532125

涉未成年人举报电话:0991-3532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