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中国行 | 在双年展感受“腹地脉动”
2024-08-08 19:04:01 石榴云/新疆日报

  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高芳

  无数条悬垂的“雨丝”系着黑、白、黄等形色各异的小石块,它们静止在空中,被周围的光影烘托得璀璨又神秘。“哇,太美了!给我在这拍一张。”在艺术家王爱君的装置作品《新疆阵雨》前,总是聚集着等待拍照留影的参观者。

第四届中国新疆国际艺术双年展在新疆美术馆举办。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高芳摄

  正在新疆美术馆举办的第四届中国新疆国际艺术双年展成为这个暑期最受关注的艺术展。此次双年展主题“腹地脉动”,由“数字驿站”“生态密码”“丝路智融”“合力共振”四大主题单元和“共生之境——新疆百年美术的发生发展与当下艺术观察”平行单元组成。展览多维度的艺术探索展示了新疆辽阔大地上的文化、历史和自然资源如何在当代艺术语境中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和创造力,向世界传递其在文化交汇处的无限可能性。

第四届中国新疆国际艺术双年展在新疆美术馆举办。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高芳摄

  新媒体艺术和装置作品,是这次展览最吸睛的部分。斯洛文尼亚艺术家斯特拉·彼得里奇用精微的触感装置,向人们展示了一盆植物从种子发芽、长出绿叶到郁郁葱葱,那看似平静的过程中惊心动魄的变化和美感澳大利亚艺术家利亚姆·扬的影像作品《伟大的努力》,占据展厅一整面墙,观众席地而坐感受大海的惊涛骇浪、沙漠的宁静曲线、高空俯视下的风力和太阳能发电站,以此获知人类为抵抗全球变暖而做的种种努力。艺术家曹舒怡的影像和装置《史前史及其后》,用数字模拟影像向人们演示地球沧海桑田的地质演化,以及远离人们想象的寒武纪海洋生物的骸骨。艺术家史国威的架上装置《山体》和《羊毛》,分别阿勒泰一处山崖岩浆活动冷却后岩石结构,和阿勒泰牧区收割的羊毛堆为创作媒介,向观众展示了经过亿万年时间沉淀后,山体喷涌而出的顽强生命力所塑造的美感,以及用质感盈的羊毛所形成的化腐朽为神奇的抽象美。艺术家杨季涓的装置《秋天的落叶和果子》,是儿童观众最喜欢的作品,孩子们在实体的“落叶”和“果实”中穿梭,在影像包围中感受生命变化的历程。

第四届中国新疆国际艺术双年展在新疆美术馆举办。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高芳摄

  观众侯丽霞带着女儿来看双年展,感觉自己和孩子都收获满满,“展览让我大开眼界、很受启发。看到了许多平时没法看到的景象和事物,还有一些是我们熟视无睹的东西,但可以引起思考。孩子在这已经玩了一个上午,还不肯走

  “在新疆能看到这么高水平的艺术展让人很惊喜。我们本来计划在这儿停留一个小时,没想到展出规模这么大,不知不觉就看了两三个小时。武汉游客张志雄和家人在新疆已游玩了一段时间,新疆美术馆给他们留下很深印象。

第四届中国新疆国际艺术双年展在新疆美术馆举办。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高芳摄

  广袤的腹地既是人类生存的归属,也是滋养精神的母地。新疆地处亚欧大陆腹地,既是古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也是不同文明和文化交流的桥梁。这种独特的地理位置让新疆文化天生具备多元和丰富的面貌,也因此带来许多艺术创作的可能性。在双年展中,观众们不仅可以看见许多来自新疆的艺术家故乡文化历史创作养料的艺术精品,还可以看到许多受新疆启发的艺术家,用他们独特视角所呈现的有关新疆艺术“切片”

第四届中国新疆国际艺术双年展在新疆美术馆举办。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高芳摄

  正如本届双年展总策展人,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张子所说:“本次展览经过精心的空间布局和展陈展示,作品强调互动性和参与性,推动艺术与各学科的跨界融合,将给新疆带来新鲜的艺术气息与思想涌动,并试图以开放的话题和多元的作品面貌,为新疆的创作思维与艺术语言带来新的启发。”

第四届中国新疆国际艺术双年展在新疆美术馆举办。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高芳摄

第四届中国新疆国际艺术双年展在新疆美术馆举办。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高芳摄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责任编辑:秦金俐]
用户评论
0/800
发表

最新评论:

已经到底了!

快关注一些石榴号,每天知晓最新时事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

石榴云新闻客户端

主办单位:新疆日报社

营业执照注册号:12650000457601957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65120170002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新B2-20050008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3108311

新ICP备05001646号

举报热线:0991-3532125

涉未成年人举报电话:0991-3532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