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前不闲言,人后不碎语。
点击音频收听
《无论与谁相处,都要警惕“语言隔膜”》
狄摩西尼曾说:“一条船可以由它发出的声音知道它是否破裂,一个人也可以由他的言论知道他是聪明还是愚昧。”
确实,生活中有些人说话懂得顾全大局,照顾他人情绪,能与别人建立起良好的关系,而有些人说话则不可理喻,只能在他人的厌烦中处处碰壁。
仔细观察,之所以会形成这样的反差,是因为前者懂得“有话好好说”,后者却总与他人产生“语言隔膜”。
曾国藩曾说:“牢骚太甚者,其后必多抑塞。”很多人怨言满腹,殊不知,这会让一段关系陷入难以逾越的鸿沟。
电视剧《一树桃花开》中的罗耀辉脾气暴躁。他在帮妻子追小偷的过程中,不小心出了车祸。躺在医院的病床上,他声称要不是为了妻子,自己根本不会受伤。住院期间,他对妻子口出怨言、百般刁难。一会儿嫌饭烫,一会儿要捶背,动辄就说妻子克夫,跟她结婚就是招霉运。出院后,罗耀辉更是变本加厉。随着两人的争吵升级,隔阂加剧,妻子忍无可忍,选择和他离婚。
每个人的生活都有辛酸和委屈,但我们依旧要活得蓬勃向上,不要把怨言当成口头禅。怨言多了,人与人之间的隔阂也就深了。
当隔阂不断加剧,双方的关系便再无转圜的余地。唯有戒掉怨言,理性处理人际关系,才能开启人生新模式。
《格言联壁》有言:“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人际关系本就错综复杂,我们要在交往中管住自己的嘴巴。别让那些不过脑子的闲话,影响身边人对你的看法。
电视剧《北京女子图鉴》里有这样一段剧情。公司经理陈可招了一帮实习生,其中有个女孩,相貌好、学历高,只要踏实肯干,原本是留下的不二人选。可女孩有个缺点,在工作之余,喜欢跟同事扯闲篇。
有一次,她在相亲大会上遇到陈可,热情地上前搭讪。可转天,她就和几个小姑娘在卫生间八卦。“你们知道吗?昨天我在相亲现场看到陈经理居然穿着粉色的泡泡袖,还戴了毛球耳环,我十八岁时都不会这么打扮。”当她们说得正起劲时,刚好被路过的陈可听见。陈可对女孩的印象瞬间改观。
生活中,有些人虚情假意,表面上对你嘘寒问暖,背地里却喜欢说长道短。今天说你的审美有问题;明天又吐槽你的工作能力。无论你做什么,他都能议论纷纷。殊不知,这些妄自揣测的闲话,会让原本和谐的人际关系瞬间破裂。
正如海明威所说:“我们花了两年学会说话,却要花上六十年来学会闭嘴。”人前不闲言,人后不碎语,既是给别人留体面,也是给自己留余地。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说过:“凡是太聪明、太能算计的人,实际上都是很不幸的人。”他们为了一己之私,谎话连篇,自以为将别人耍得团团转,却不知,谎言说多了,再想获得他人信任就难了。
毕淑敏说:“真诚比起虚伪来说,不怕三头六面地对证盘查,经得起推敲和时间的考验。”真诚能逐步建立起信任感,让人际关系产生良性循环。相反,接二连三的谎言,漏洞百出的敷衍,只会让人心生厌烦。好处自己占,后果别人担,再好的关系也经不起如此摧残。
其实,人与人之间需要感情维系,更需要平衡好彼此的需求和利益。与其谎话连篇,不如言而有信,让人生充满生机。
有心理学家说,说话时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展现自己的语言魅力。毕竟,语言是交流的工具,不是击败他人的武器。
不得不承认,有些人三言两语就让我们充满活力;也有些人几句话就让我们如临大敌。
如果总是主观地讲自以为对的道理,话不投机还偏要多说,人与人之间就会产生语言上的隔膜。
其实好的关系,不是没有分歧,而是纵有千般不同的意见,也点到为止,给对方留有自行斟酌的余地。
亲而有间,熟不逾矩,相互尊重的关系,才能在岁月的沉淀下,历久弥新。(来源:书报文摘)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