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中国行 | 对口援疆非遗展赢得满堂彩
2024-08-23 20:35:24 石榴云/新疆日报

  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银璐

  款款踏入大美新疆,共赏非遗绮丽之姿。

  悠悠的开都河水流过巴音布鲁克草原,奔向碧波荡漾的博斯腾湖,草原上的人们弹起心爱的托布秀尔,拉动悠扬的马头琴,吟着美妙的蒙古族长调,跳起萨吾尔登……这是一幅虚实结合壮美画面,出现在8月22日于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库尔勒市开幕的2024“新疆是个好地方”对口援疆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活动中。

  这是非遗展在新疆举办4届以来,参展省市、参展非遗项目、参展非遗传承人数量最多的一次,也凸显出新疆及全国各参展省市在加强文化遗产传承、利用工作上取得的进步。据统计,非遗展前两日进馆参观人数达到3.4万人次。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在参展省市多年来持续的交流互鉴和积极实践中,非遗逐步与现代生活亲密接触,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活力和光彩。

IMG_20240822_210942_edit_112556302135427

参观者体验福建的簪花。 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银璐摄

汇民间艺术百态 展多元文化之美

  举岩宋代点茶美在形中、湖南黑茶醇厚低调、恩施玉露清爽怡和、信阳毛尖回味甘甜,2022年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遗代表作名录的“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在非遗展上光华四射;大冶刺绣、湘绣、河湟刺绣,延续千年的指尖技艺展出了一幅幅中华锦绣;新疆柯尔克孜族服饰、湖南锡珍坊旗袍、赣南客家服饰、辽宁蒙古勒津服饰,用创新意识为中华传统服饰灌注现代审美,并赢得年轻群体的青睐;晋式月饼、金华酥饼、武陟油茶、石河子凉皮,以匠心和坚持为百姓带来永恒的味蕾之欢……

  非遗展的24个展区集合了中华传统技艺、戏剧、音乐、舞蹈、美术、医药等在内的300余个非遗项目,400余位传承人在非遗的衣、食、用、娱上做足了功课,向参观者展示和讲述着非遗的文化内涵。

  “点茶技艺的载体是茶,但文化核心是点制的过程和点出的茶形,这是对技术、耐心、思辨能力的考验。”8月23日的非遗展现场,婺州举岩宋代点茶市级非遗传承人郑蕾说,“宋代文人把点茶作为施展自己才华的机会,他们会根据点出的茶形茶味,为每道茶即兴取风雅动听的名字。我觉得来新疆参加非遗展就是要更多地给大家传递一些文化信息,讲好非遗故事。”

IMG_20240822_120424

婺州举岩宋代点茶市级非遗传承人郑蕾展示点茶技艺。 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银璐摄

  吉林的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马头琴制作技艺省级代表性传承人白苏古郎拥有一手精湛的制琴技艺,这是他第三次来到非遗展,马头琴演奏在新疆也受到各民族群众喜爱,每一次参展他都会和新疆的乐器制作传承人交流。

  “到新疆就像回家乡,看到更多人加入民族乐器制作和演奏的队伍中,让我坚信我们此前为非遗传承之路做的所有努力都很值得,传承人的技艺得到很好地保护和发展,传承人的价值得到最大的体现。”白苏古郎感概地说,现在他不仅要做好马头琴,还要让它具有新时代的气息,是多样的、时尚的、能满足文化需求的。

  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中心副主任雷强认为,非遗展举办4届以来,很大程度上加深了各族群众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形态之美、内涵之美、历史之美的认知,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共同提升着文化自信,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扎心田。

U020240823708641214693

新疆的民族乐器展台挂着托布秀尔、手鼓、热瓦普等乐器。 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银璐摄

活态展示丰繁 非遗神采飞扬

  双手提线,神情专注,随着采茶女吟唱的山歌,福建畲族提线木偶戏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钟昌敢开始了木偶“茶妹”敬茶表演。在他的操作下,“茶妹”的双手十分灵活,取茶、冲泡、滤筛,最终把清亮的茶递给客人;轻快的鼓点响起,山东泰山皮影戏的舞台上,该项目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范正安在幕后用双手挑着他心爱的皮影角色“打斗”起来;悠悠的古琴声缓缓从浦江古琴县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钱美红的指尖流出,熟悉的《平沙落雁》吸引着闻音而来的人。

U020240823710894410410

畲族提线木偶戏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钟昌敢表演敬茶。 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银璐摄

  本届非遗展的“乐舞非遗”单元,有来自全国各地的15场传统音乐、舞蹈、曲艺等非遗项目演出,河北的吴桥杂技、太极拳,山西的潞安大鼓、小花戏,新疆的江格尔、赛乃姆,黑龙江的赫哲族伊玛堪等,为参展观众带来了一场场视听盛宴,近距离感知非遗流传千年却依旧魅力不减的缘由。

  “百闻不如一见,非遗的活态呈现对观众非常有吸引力,传承人们的表演,让非遗在我面前变得生动和具体了,让我感觉到非遗正在走入我的生活。”巴州图书馆工作人员新所音说,她期待今后有更多文化类大展能够走到百姓身边,这是当下大家需要的文化生活。

  在“指尖非遗”单元活动区,新疆泥彩塑自治区级非遗传承人吴绍杰和河南浚县泥咕咕(泥塑)传承人朱付军,被小学生围得水泄不通。“老师,我想做个骆驼”“我这南瓜捏得还行吧?”“老师,泥咕咕的小孔要开多大?晒干了才能吹吗?”……

  孩子们对“动手”的热情和勇于尝试的态度,让吴绍杰特别兴奋,他说:“在学习传统技艺的过程中,他们的想象力、感受力、创造力都会得到提升,每一件作品都是个性的体现,我觉得非遗展有效为孩子搭建了一个热爱和享受文化生活的平台。”

踏上传承路 非遗愈青春

  “一杯清香的信阳毛尖茶,要经历采摘、摊放、杀青、揉捻、摊晾、烘干、分级这一套流程,才能做到汤色纯润、气味芬芳……”27岁的县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肖珺景,向参观者介绍起信阳毛尖茶制作技艺时如数家珍。大学毕业后她回到家乡向父亲、姥爷学习制茶手艺,成了一名年轻的传承人。

IMG_20240822_125307

信阳毛尖茶制作技艺县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肖珺景展示茶艺。 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银璐摄

  在今年的非遗展上,和肖珺景一样的青年非遗传承人数量大幅增加,中青年队伍占到了参展传承人总数的一半。

  宁静淡泊,收放自如,全身透着满满的松弛感……这是自媒体平台太极拳达人“太极灵儿”李灵慧亮相非遗展时给观众带来的感受,刚过而立之年的她是县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在自媒体平台上用轻松有趣的方式教会很多人打太极拳。目前她在抖音上的粉丝数量已经达到近46万。

  “我生长在陈家沟,外公、妈妈都是知名的太极拳师,习武世家的氛围对我影响很大,也是我现在走上传承道路的根基。”李灵慧说,“做好‘太极灵儿’是我传播太极拳文化的一个通道,我还有一个愿望就是借助这个通道把陈家沟的乡村旅游资源宣传出去。”

  传承的力量在于自小耳濡目染,今天活跃在非遗保护传承青年传承人大多出身于世代从事非遗技艺的家庭,他们不但从父辈手中学到技艺,还接过保护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与使命,并以现代视角和开拓意识对非遗做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呈现非遗的社会价值和实用价值。

  “一张木版年画要经过绘、刻、印三道工序,每一步都是下一步的基础,环环相扣。”河北武强木版年画县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康晶豆蔻之年跟家人学手艺,至今已过去11年,现在她不但做得一手好画,还频繁参加非遗传承人培训班、非遗进校园、社区非遗公益课的教学,带出了十几个热爱木版年画的学生。

  专注于手中的白瓷土坯,一刀刀雕出观音的造型……福建德化瓷烧制技艺县级代表性传承人陈世伟,带着自己及父亲——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陈明良的作品来到非遗展,他也要利用参展的几天时间,一边展示、一边制作一件瓷器。在接力走上这项手艺的传承之路后,他觉得父亲始终在默默支持和鼓励着他。

  “非遗走入生活,就是要被大众所接纳,所以它不能一直金贵地活在一小方空间里。”他说,“这次来新疆参展,我获取到了很多关于‘现代需求’的信息,这些收获将帮助我让德化瓷作品走上更宽的道路。”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责任编辑:木卡达司·买买吐逊]
用户评论
0/800
发表

最新评论:

已经到底了!

快关注一些石榴号,每天知晓最新时事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

石榴云新闻客户端

主办单位:新疆日报社

营业执照注册号:12650000457601957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65120170001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新B2-20050008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3108311

新ICP备05001646号

举报热线:0991-3532125

涉未成年人举报电话:0991-3532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