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银璐
在乌鲁木齐周边探访唐代古城遗址,哪里最方便?距离市区约17公里,位于乌鲁木齐市天山区乌拉泊村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乌拉泊古城遗址。9月1日,这座规模宏大、规制完整、保存较完好的唐至元时期古城遗址面向公众试运行开放,在遗址旁边,一座拥有高大城楼外形的全新陈列馆带着初来的参观者慢慢靠近历史。
从乌鲁木齐市区出发,沿着G30向南行驶,经过乌拉泊北收费站,再行驶大约6公里后驶出高速公路,经过匝道后便可看到乌拉泊古城的景点导视标识牌,经过一条两侧满是榆树林的道路后,即到达古城入口。
乌拉泊古城遗址城墙。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银璐摄
随着古城遗址的开放,《乌拉泊古城历史文化展》也在乌拉泊古城历史陈列馆同步展出,在400多平方米的展厅里,陈列着遗址及周边出土的文物展品,还有新疆各地出土的汉至唐时期各类文书(复制件)。
乌拉泊古城历史陈列馆展陈文物。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银璐摄
走进展厅便可以看到被全方位还原的古城昔日样貌——高大宽厚的墙体将城围成了长方形,城墙有马面,三道夯筑土墙将城分为三个子城,都设有瓮城、角楼,城外建了护城河。
乌拉泊古城历史陈列馆展厅。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银璐摄
遗址中发现的莲花纹砖,说明这座古城曾是中央政权治理西域的一处重要地点,莲花纹砖是高等级建筑材料,能够使用它的城址,都是在当时社会中具有较高地位、较重要作用的地方,尤其在唐代更为突出。而从出土于此的开元通宝钱币、双耳灰陶瓶、双耳灰陶罐、花卉纹铜镜、三足浅腹铁火盆等文物可见当时这里居民的生活方式与中原地区一样。
乌拉泊古城遗址城墙。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银璐摄
陈列馆内专设了一个边塞诗词展区,主人公就是写下“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轮台城头夜吹角,轮台城北旄头落”“交河城边鸟飞绝,轮台路上马蹄滑”等诗作的唐代诗人岑参,他以驻守西域多年的所见所感及生活体验,留给后世大量关于新疆自然气候、地理特征、风土人情的历史信息。
“轮台”这个名称在岑参的诗中频繁出现,它是今天的何处?
考古学界多数观点认为乌拉泊古城应该就是唐代轮台县治所,但也有不同观点,昌吉古城、位于阜康市附近的阜北古城等也被认为可能是轮台县治所,所以乌拉泊古城在唐时的身份还不能明确。
“这座古城的历史信息丰富、文化内涵深厚,对外开放是为了让更多人了解历史上历代中央政权有效治理西域的历程。”乌鲁木齐市博物馆(乌鲁木齐市革命历史纪念地管理中心)馆长吐尔逊·克孜拜克说。
乌拉泊古城历史陈列馆外景。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银璐摄
从陈列馆的南门走出后,向左前行就可以看到远处绵延约500米的古城墙体,虽然经过千余年自然侵蚀,有残损,但仍能大致辨出角楼、马面、城门的遗迹。
顺着一条崭新宽阔的青砖路走向古城入口方向,参观者的右边、与古城遥遥对望的是一片片近些年种植的果园和玉米地,进入9月后,果树的枝头挂满了青苹果、海棠果,玉米秆上挺着一个个结实饱满吐着浓须的玉米。这幅场景不由得让人想起《新唐书・吐蕃传》中曾记述的“轮台、伊吾屯田,禾菽弥望。”
城内生活,城外耕作,这千余年前屯田戍边、安居乐业的情景,在今天于一种巧合下被还原。当越来越靠近遗址入口时,远处碧蓝的乌拉泊水库也出现在眼前,也许气候适宜、水源充沛、土地肥沃正是当初在这里建城址的原因之一。
乌拉泊古城遗址外景。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银璐摄
“寒驿远如点,边烽互相望。”在这片开阔地上,乌拉泊古城看似孤单,可放眼看更大的地域,它并不孤单,在与它相距数公里乃至数十公里的地方,还有乌拉泊村烽燧、新疆化肥厂烽燧、永丰乡烽燧、柴窝堡湖烽燧、盐湖烽燧等。
它们之间有什么关联呢?乌拉泊古城所在位置是天山北麓的交通要冲,向东可达庭州(今吉木萨尔县),向东南可由白水涧道到达西州(今吐鲁番市),而分布在它周边大面积区域的这些烽燧,与它一起构成了白水涧道沿线军防体系,保障着连接天山南北道路的安全畅通,便于唐中央政权对西域实施有效治理。
通往古城遗址内部的观光道已经修建起来,烈日下,工人们搭钢架、铺木板,继续向遗址的中心位置铺设木栈道。
今年8月,参加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的人员对乌拉泊古城遗址做了复查,通过RTK测量、无人机全景拍摄等技术,采集新数据,看到遗址的变化,并制定相应的保护措施。此外,针对它的新一轮考古发掘即将开始。
“接下来,乌拉泊古城遗址的各项功能设施和配套服务将进一步完善,逐渐成为集考古发掘、保护研究、展示利用于一体的文化遗址展示场所。”乌鲁木齐市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市文物局)文博科科长邹晓芳说,要充分利用文化遗址发挥新疆文化和旅游资源的价值,让宝贵的文化遗产成为新疆文旅产业核心吸引力和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