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瑰宝 | “大胖墩”——阿克苏文博院(博物馆)的“C位”文物
2024-11-22 00:23:41 石榴云/新疆日报

  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王新红

  “哇,快来看,这里有一个‘大胖墩’!”11月13日,正在阿克苏文博院(博物馆)参观的游客被该馆的一个大陶缸吸引。

大陶缸。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王新红摄

  这个“大胖墩”占据着馆内的“C位”,非常引人注目。它有着140厘米的身高,420厘米的腹围,器型呈小敞口圆唇短颈溜肩鼓腹平底状,口沿局部残缺,外有一层深黄色陶衣,口径、底径均为45厘米,壁厚2.3厘米,需要两三个成年人合抱才能挪动。

  阿克苏地区文博院(博物馆)讲解员杨虹介绍,这个陶缸于1976年在温宿县的拱拜孜乡出土,专家考证其为唐代夹砂红陶,具有极高的文物价值,被认定为国家一级文物,是目前新疆发现的最大陶缸,也是该馆的镇馆之宝。

  考古发现证明,唐朝时期龟兹的陶器就以器形巨大而享誉周边地区。阿克苏地区沙雅县、库车市都出土过许多大型陶缸,如1958年皮朗古城喀拉墩遗址出土了33件,均为夹砂粗红陶,最大的缸口径约90厘米至100厘米、底径45厘米、高90厘米至100厘米;1980年小羊达克夏古城出土了一组4口唐代陶缸,陶缸高168厘米、腹径350厘米、口径42厘米。只是其他陶缸因年代久远,四处散落,唯有这一个大陶缸保存较为完整。

  “汉唐时期的西域地区能烧制这种大型陶缸,说明那时的工艺水平已经比较成熟了。”杨虹说。

阿克苏地区文博院(博物馆)讲解员杨虹给前来参加研学活动的学生讲解。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王新红摄

  “大胖墩”到底是用来装什么的?游客们最想知道。有人猜是装酒的,有人猜是装粮食的。对此,杨虹的解答是:唐代时,人们储存粮食的技术有限,有研究者认为,这个大陶缸是军队存放水和粮食的器皿。也有研究者认为,这样大的陶缸如果用于日常蓄水、储粮,普通百姓家取用肯定不方便,它更可能是用来酿酒的容器。因此,大陶缸的用途学界尚无明确定论。

  “大陶缸的存在,印证了唐朝时期,大量军队、人员在此驻扎,也印证了龟兹曾经的繁华与喧嚣。”杨虹说。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责任编辑:木卡达司·买买吐逊]
用户评论
0/800
发表

最新评论:

已经到底了!

快关注一些石榴号,每天知晓最新时事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

石榴云新闻客户端

主办单位:新疆日报社

营业执照注册号:12650000457601957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65120170002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新B2-20050008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3108311

新ICP备05001646号

举报热线:0991-3532125

涉未成年人举报电话:0991-3532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