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榴云/新疆日报讯(记者 贾春霞报道)4月7日,由国家艺术基金资助、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主办的“共融之光——中国·巴基斯坦艺术交流展”在新疆美术馆开展。该展以“交融与对话”为主题,呈现中国与巴基斯坦现当代艺术中共有的人类审美和独特差异,吸引不少观众驻足。
“共融之光——中国·巴基斯坦艺术交流展”汇集绘画、雕塑、装置艺术等多种形式的艺术作品。新疆美术馆供图
本次展览汇集绘画、雕塑、装置艺术等多种形式的艺术作品,主题丰富、风格多样,通过石窟艺术与现当代创作的串联,展示两国艺术家在生活、思维等领域的深入考量与个性表达。观众在参观过程中既能感受不同文化语境的艺术魅力,也能发现中巴艺术交融中共通的精神内核。
历史长河中,古代丝绸之路宛如一条纽带,连接中外文明。犍陀罗艺术是古代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杰出见证。佛教艺术传入中国后,与中华文化深度融合,造就了中国境内丝路沿线的石窟艺术,成为华夏古代文化的重要艺术体现。展厅内陈列的犍陀罗雕塑复制品,采用高精度三维扫描与3D打印技术制作,精准还原了巴基斯坦犍陀罗艺术的经典造像。这些展品源自中巴合作的犍陀罗艺术数字化保护项目,展现了双方在文化遗产研究领域的深入合作。观展后,观众姜思栋感慨:“3D技术复原的雕塑细节震撼,仿佛跨越时空与历史对话。”
“共融之光——中国·巴基斯坦艺术交流展”展示的雕塑作品。新疆美术馆供图
中巴作为文明发祥地,历史上始终相互启迪,而数字技术不仅为文化遗产保护提供了新路径,也为当代文化交流搭建了平台。
“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新疆美术馆馆长刘世清表示,展览在让观众感受不同文化语境中艺术魅力的同时,更通过艺术对话为“一带一路”人文合作注入活力。展览将持续至5月18日。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