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王晶晶
4月18日,巩留县蝶湖公园内,半透明的石榴籽书屋如一颗晶莹的石榴果,镶嵌在湖畔的葱郁草木间。海棠花正盛,粉白花瓣飘落于书屋外沿,与波光粼粼的蝶湖共同构成一幅灵动的画面。两位来自广西的房车游客郑诚夫妇,正坐在书屋休闲阅读区,透过通透的落地玻璃窗,目光不时落在远处滑过水面的水鸟。
巩留县蝶湖公园内,半透明的石榴籽书屋如一颗晶莹的石榴果,镶嵌在湖畔的葱郁草木间。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王晶晶摄
来巩留半个多月,郑诚用了十天时间游玩周边景区,最近一周都在县城的房车营地休整,散步时偶然发现了这家书屋,这让他们又在巩留多留了几日。“在书屋里找到了好几本想读却没机会读的书,我们常年旅居,带的书不多,书屋建在房车营地附近,全国少见,所以我想多留几天。”他说。
这座全国首个民族团结主题24小时自助图书馆,有5000册藏书。内部空间被巧妙划分为多个功能区域:左侧是暖黄色调的儿童阅读区;右侧的沙龙活动区,环形书架下摆放着布艺沙发,墙面上挂满读者的阅读剪影;角落的免费听书区配备着降噪耳机,轻轻一触即可聆听多语种有声书;爱心服务区则常年备着充电线、急救包与热水壶,暖意在细节中流淌。
“4月底开始,外地来旅游的读者就渐渐多起来了。”书屋图书管理员祖丽胡玛尔·阿布都克力木说。书屋建成后的四年多以来,她一直在书屋工作,翻出记录本,她总能找到那些让她记忆深刻的读者。
4月18日,巩留县蝶湖公园内的石榴籽书屋,读者正在看书。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王晶晶摄
59岁的赖绿萍来自伊宁市,她和石榴籽书屋的缘分始于一本书《原来如此美丽》。两年来,每到夏天,她都开着车来巩留县避暑,白天天热,书屋里有空调,凉快、安静,晚上,她就在蝶湖边欣赏灯光秀。“这个书屋让我对巩留的印象特别好,我也常年在外旅居,特别喜欢巩留县蝶湖这一块的氛围,可以让旅途中人的心安静下来。”她说。
留言墙上,孩子们亲切地称呼这个石榴籽书屋为“阿姨书屋”。本地读者中,老人和孩子最多。许多小学生来书屋看绘本、写作业、画画,祖丽胡玛尔像对待自己孩子一样,纠正他们的坐姿,给他们的水壶里接满水。
每年年底,书屋都会上新书,让本地读者们常来常新。“我们很少遇到借书不还的人,但是最近我们把书屋里的一本书送给了一位68岁的老大爷。”祖丽胡玛尔说。艾勒且克大叔的家在蝶湖附近,去年春天,他偶然走进书屋,发现了一本连环画《王若飞的一生》,识字不多的大叔,被书上的插画吸引。近一年来,他每隔几天都会来书屋看这本书。“大叔特别喜欢这个红色故事,对英雄人物王若飞非常敬仰,但他却在新华书店找不到这本书,所以他买了一本新书,想要换走这本他看了很多遍的书。”她说,在请示领导后,他们决定把这本书送给大叔。
像这样,与读者发生许许多多动人故事的书屋,巩留县还有101座。自2020年开始,按照均衡配置、规模适当、经济适用、节能环保的要求,巩留县在全县建起102座石榴籽书屋。县城中心的2座分别位于蝶湖景区和团结湖游园,服务周边群众和来游玩的游客,其余100座位于全县78个村(社区)及22个县直机关,实现县、乡、村全覆盖。
巩留县图书馆馆长王丹丹介绍,石榴籽书屋每周五下午定期组织开展“书香巩留·全民阅读”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活动。活动中,志愿者引导各族群众走进书屋参与阅读、推介书籍、分享心得体会。截至目前,已有40万人次走进巩留县的石榴籽书屋。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