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中国丨这枚“驼钮”印绶有何来历?像它这样的,共有60个!
2025-05-20 11:36:15 天山网

  在阿克苏地区文博院的展柜中,一枚迷你的铜印静卧于此,以3立方厘米的方寸之地,承载着汉家天威跨越天山的历史印记。

  当指尖轻抚展柜玻璃,青铜的冷冽穿透时空,仿佛仍在诉说着千年前的丝路往事。

  这方铜印出土于新和县羊达克协尔古城遗址,形制精巧,以卧驼为钮,造型独具匠心。迷你驼个头较小,呈方形,仅有3立方厘米,四足蜷卧却昂首向前,脖颈短小,驼峰高低平齐如笔架,模样憨态可掬。钮中空,印底阴刻篆书“常宜之印”四字。

  这是一枚官印?还是私人印章?

  中国古代,印绶作为统辖权力的象征具有重要意义。两汉时期,阿克苏地区曾是古龟兹、姑墨、温宿等所在地,龟兹一度是西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随着中央政府对西域的有效管辖,印绶制度推行到西域,汉朝通过授予印绶的方式,任命地方官员行使权力,从而将西域诸城郭纳入汉王朝的职官体系之中。

  汉代官印以龟、蛇、桥形等印钮来区分帝王百官的品级。两汉时期,中央政府颁赐给匈奴、鲜卑、羌等官印62方,其中一方为羊钮、一方为瓦钮,其余60方皆是驼钮。所以专家猜测这枚驼钮“常宜之印”,它应该是一枚官印。

  汉朝颁赐给西北地区的官印采用“驼钮”形制,和国内骆驼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区、驼钮可以体现地域特殊性和民族特色有关,印底“常宜之印”中“常宜”二字,可能也是官职的名称。

  阿克苏境内的遗址中,曾陆续发现“汉归义羌长印”“李崇之印信”“常宜之印”等珍贵文物,这些印章均是汉朝行使国家主权、对西域进行有效管辖的有力物证,也是对汉朝管辖西域那段历史的印证。

  今天,当电子印章在政务云端流转,驼钮“常宜之印”提醒着我们:文明交融的密码,始终镌刻在权力与信诺的方寸之间。如今在“一带一路”的版图上,驼钮铜印的传奇正在续写新的篇章——从西域都护府的烽燧到中欧班列的汽笛,跨越两千年的信物始终见证着:和合共生,方能长安常宜。

  监制:丁涛

  统筹:冯婷、喻鹏涛

  策划:葛惠芹、廖映月

  编辑、制图:赵静

  出品:新疆日报社(集团)

  指导单位:中央网信办网络传播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网信办

  协作单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物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博院、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

  支持单位: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

  资料来源:天山网-新疆日报

[责任编辑:陈定康]
用户评论
0/800
发表

最新评论:

已经到底了!

快关注一些石榴号,每天知晓最新时事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

石榴云新闻客户端

主办单位:新疆日报社

营业执照注册号:12650000457601957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65120170002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新B2-20050008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3108311

新ICP备05001646号

举报热线:0991-3532125

涉未成年人举报电话:0991-3532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