辉煌70年 奋进新征程丨艺韵芬芳润天山​​
2025-07-06 11:55:53 石榴云/新疆日报

  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宋海波

  舞剧《五星出东方》以恢弘叙事展现丝路文明,电影《小马鞭》用镜头讲述新疆故事,歌曲《可可托海的牧羊人》传唱大江南北,舞蹈《阳光下的麦盖提》舞动时代风采……以文弘业、以艺通心,新疆文艺工作者立足地域特色,深耕文艺沃土,在艺术创作领域绽放出绚丽之花。

  近年来,新疆各地以文艺精品工程为引领,激励各族文艺工作者以多彩艺术描绘壮美新疆、用动人作品讲述团结故事,让文化春风拂遍天山南北,为新时代文艺繁荣发展注入蓬勃活力。

  深扎文化沃土 激活创作源泉

  新疆丰沃的文艺土壤孕育出无数令人难忘的歌舞佳作。近年来,《阳光下的麦盖提》《爷爷的萨玛瓦尔》接连斩获中国舞蹈“荷花奖”民族民间舞奖,这份成就源于创作者们扎根生活的艺术坚守。

  “创作灵感往往诞生于最质朴的生活场景。”这两部舞蹈的编导张鹏深有感触。在创作《阳光下的麦盖提》前,艺术构思始终未成形。直至深入麦盖提县采风时,一个不经意的瞬间,创作火花被点燃。

舞蹈《阳光下的麦盖提》剧照。资料图

  “在采风中,我们看到一位维吾尔族老人即兴而歌,阳光落在他饱经风霜却神采奕奕的脸庞,舞步欢快动人。”这份对生活的热爱与艺术的纯粹,让张鹏瞬间捕捉到作品需要的最动人的灵魂,“正是这些来自普通人的真实反馈,赋予舞蹈作品蓬勃的生命力。”

  新疆美术创作近年来同样绽放光彩。新疆28件绘画作品入选第十四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数量为历届之最。年近七旬画家康书增的作品《古丽的新装》第七次入选全国美展。他常年深入基层采风,曾在乌鲁木齐市京剧团(新疆京剧团)细致观察各民族演员的表演细节,将传统京剧与新疆歌舞艺术融入绘画创作。康书增坦言:“新疆是多元文化的沃土,始终滋养着我的艺术生命。”

  新疆文艺创作园地百花齐放,涌现出一批扎根人民、讴歌时代的精品力作。电影《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电视剧《阿娜尔罕》、小说《援疆干部》、杂技剧《天山雪》等文艺作品先后获中宣部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新疆文艺工作者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扎根生活沃土、捕捉时代脉动,展现着这片热土上生生不息的文化创造力。

  讲好新疆故事 传递时代强音

  “真实鲜活的故事,是最生动的新疆故事注脚。”中国作协原副主席何建明在第31届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上分享报告文学《石榴花开》时表示,贴近生活的创作态度,让书中各民族交往的细节成为解读新疆的文化密码。这种对真实的追寻,映照着新疆文艺作品的多元表达,新疆故事正通过文学、电影、音乐等多重载体,构建立体的文化叙事。

  不久前,天山电影制片厂摄制的影片《小马鞭》斩获第20届中国电影华表奖优秀少儿题材影片奖。导演夏普卡提·木拉提谈及创作初衷时强调:“通过孩子的眼睛,让观众看见新疆的多元文化与民族团结。”该影片讲述了哈萨克族小男孩昂萨尔骑马圆梦的故事,拍摄期间,创作团队深入基层采风,以鲜活的影像语言展现出当代新疆人民的真实生活。

电影《小马鞭》剧照。资料图

  这种扎根人民、深入生活的创作传统,一直滋养着新疆电影创作。自1979年新疆题材电影《库尔班大叔上北京》首获华表奖以来,已有《大河》《买买提的2008》《真爱》等12部作品陆续登上领奖台,从不同维度勾勒出新疆的时代变迁。7月3日,2025上合组织国家电影节盛大开幕,来自中国新疆的影片《巴扎喜事》作为开幕电影精彩亮相,通过喀什古城的烟火故事,把新疆的现代生活图景推向国际舞台。

  一首首以新疆风土人情为源泉的歌曲,成为展现新疆多元文化的重要窗口。去年,新疆音乐人狼戈创作的歌曲《苹果香》在网络平台掀起热潮,轻快的旋律与充满画面感的歌词,让伊宁市六星街跃然眼前。更早之前,火遍全国的歌曲《可可托海的牧羊人》,让可可托海景区与那拉提草原走进大众视野。

  追溯过往,经典老歌同样镌刻着新疆记忆。《我们新疆好地方》《达坂城的姑娘》《掀起你的盖头来》等歌曲成为新疆文化的音乐名片,让全国乃至世界听众对这片土地心生向往。跨越时代的作品,或通过口口传唱,或借助新媒体传播,持续向世界讲述着新疆魅力。

  跨越时空的文艺作品,以真实为底色、以创新为笔墨,共同绘就新时代新疆的文艺图景。新疆文艺作品正以最温暖的方式凝聚人心,成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有力见证。

  厚植育人沃土 培育创作生态

  “春光唱彻方无恨,犹有微躯献塞边。”这是人民艺术家、著名作家王蒙获得首届天山文学奖杰出贡献奖时,在颁奖典礼上献给新疆的诗词。多年来他奔赴新疆各地,创作出一系列精彩文学作品。天山文学奖自去年首设以来,吸引了180余部来自全国各地的作品参评。当创作热情与文化沃土彼此成就,新疆这片广袤土地必将孕育出更多扎根人民、彰显时代的精品力作,描绘出文艺百花齐放的繁荣图景。

入选全国第十四届全国美术作品展的刘贯冲油画作品《向未来·可可托海之约》。资料图

  近年来,自治区持续加大文艺创作扶持力度,通过完善激励机制、优化评审流程、拓宽扶持范围等举措,有效激发创作热情,推动文艺精品涌现。今年,自治区文艺扶持激励资金项目包括审定扶持项目62项(其中重点项目8项,一般项目54项),奖励项目18项,覆盖电影、文学、舞台艺术等多元领域,持续激活文艺创作生态。

  今年5月,乌鲁木齐市秦剧团(新疆秦剧团)青年演员李敏,凭借在秦腔《焚香记》中的精彩表演,获得第十届中国戏剧奖·梅花表演奖(第32届中国戏剧梅花奖)。谈及获奖心得,李敏极为谦逊:“这份荣誉并非我一人之功,是得益于新疆深厚的戏曲文化土壤和前辈的悉心栽培。”她特别提到,排练期间曾多次赴陕西省戏曲研究院向名家求教,同时结合新疆本地戏曲名师指导,在传统表演技艺基础上融入了对角色的独到理解。

杂技剧《天山雪》剧照。资料图

  乌鲁木齐市秦剧团作为西北地区重要戏曲院团,多年来坚持“请进来、走出去”培养模式,邀请疆外戏曲名家来疆授课的同时,还选派优秀青年演员赴发达地区进修学习。开放包容的艺术交流机制,为李敏等青年艺术家提供了广阔成长空间。

  近年来,相继举办的新疆文化艺术节、中国新疆丝绸之路音乐季、援疆省市精品舞台剧目展演等活动,极大丰富了各族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也为新疆文艺工作者搭建了高水平交流展示平台,有效促进了文艺创作水平提升,为新疆文艺舞台注入蓬勃活力。

  自治区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邓选斌表示,在建立作品与人才联动的扶持机制下,将引导文艺工作者深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多措并举提升创作能力,持续激发文艺创新活力。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责任编辑:郑欣然]
用户评论
0/800
发表

最新评论:

已经到底了!

快关注一些石榴号,每天知晓最新时事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

石榴云新闻客户端

主办单位:新疆日报社

营业执照注册号:12650000457601957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65120170002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新B2-20050008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3108311

新ICP备05001646号

举报热线:0991-3532125

涉未成年人举报电话:0991-3532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