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盖有军 通讯员 荷苒·马汗
“祝大家新年快乐,活动正式开始!”1月1日上午,随着木垒哈萨克自治县博斯坦乡党委书记陈庚的话音落下,一道道彩烟便在雪地上腾空而起。木垒哈萨克自治县博斯坦乡“文润庭州·大地流彩”群众村晚系列活动暨第三届农牧民传统民俗文化活动拉开了帷幕。
蔚蓝的天空映衬着博斯坦乡合然托别村的辽阔雪原,近3000名各族群众从木垒各乡镇乃至周边县市赶来,在新年第一天观赛马、品美食、看节目、买年货。活动现场,喜庆的音乐声与骏马的奔腾声相和,毡房边的灶台上,羊肉汤早已滚沸,香味弥漫。
“姑娘追”表演。荷苒·马汗摄
活动正式开始后,几位身着精美传统服饰的哈萨克族妇女,举行了“恰秀”仪式,分享新年的喜悦。随后,在激昂的音乐声中,哈萨克族汉子们骑着骏马引路,开始了哈萨克族传统民俗展示。在他们身后,成群的牛羊在牧人的驱赶下前行,还原着哈萨克人传统游牧生活场景。不远处,几位身着节日盛装、头戴哈萨克族吐马克帽的男子,骑着木垒有名的长眉驼缓缓入场,向观众展示近年来博斯坦乡骆驼养殖产业蓬勃发展的成果。紧随民俗展示队伍入场的,是博斯坦乡各村参加赛马活动的骑手们,数十匹骏马奔驰而过,蔚为壮观。
一声鞭响,一男一女策马疾驰而来。男子在前,女子扬鞭追赶于后,引来围观者轰然叫好。这是哈萨克族传统民俗表演项目“姑娘追”。观众还未从“姑娘追”的有趣场景中回过神,就见工作人员已在赛马场的跑道上放置了十多个红绸小包。不远处,一位青年骑手策马飞奔而来,就在接近红绸小包的一刹那,骑手侧身斜挂于马身一侧,探手捡起地上的红绸小包。骏马飞奔,骑手在马上左右腾挪,地上的红绸小包被一个个捡起。哈萨克族传统马术表演“马上拾银”,引得现场掌声不绝。
赛马比赛。荷苒·马汗摄
当天真正的重头戏——竞速赛马开始。为了减轻马的负担,参赛马匹不配马鞍,仅有缰绳,由体重较轻的少年驾驭参赛。第一场比赛是1公里竞速。哨声响起,参赛的十数匹赛马齐齐冲出,你追我赶,比赛一开始便进入到白热化状态。在围观众人此起彼伏的加油声中,位于第一梯队的3匹赛马几乎同时冲线。
最终,来自博斯坦乡阿克卓勒村的15岁少年帕热沙提·胡安汗拿下第一。新年第一天就拿到了金牌,这个已经有6年赛马经历的少年笑得异常开心。
这边的赛马活动进行得紧张激烈,不远处的舞台上,丰富的文艺节目也让人看得过瘾。值得一提的是,由博斯坦乡依尔喀巴克村村民们带来的哈萨克族婚俗表演引来了满堂彩。节目中不光展示了揭面纱、跳黑走马等哈萨克族婚礼上的传统节目,还在歌曲的唱词等方面进行创新,内容更多是倡导移风易俗、抵制高价彩礼、讲文明树新风,展现了新时代哈萨克族群众崭新的精神面貌。
博斯坦乡依尔喀巴克村到村工作大学生卡吾莎尔·巨开,当天参加了婚俗表演。她说:“这几年在党的好政策支持下,村民们的‘钱袋子’鼓起来了。生活条件好了,我们希望引导大家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也能与时俱进,因此才有了这个作品。”
香气扑鼻的清炖羊肉。荷苒·马汗摄
当天,烤羊肉串、抓饭、各式糕点等美食让观众们大快朵颐,骨雕、马鞍等精美的手工艺品也引来围观。博斯坦乡阿克卓勒村村民赛力克·尼汗做骨雕已有十多年,当天他带来了龙、凤、雄鹰等多件用牛羊角雕刻的作品。他说:“我希望借此机会向大家展示我的作品,让更多人了解并喜爱上骨雕这项传统艺术。”
“今天的活动来了将近3000人,这对于仅有5000余人口的博斯坦乡来说,算是一场难得的盛事。”陈庚说,今后将继续整合、开发各类民俗文化资源,持续开展传统民俗文化活动,努力打造民俗文化特色品牌,带动乡村经济发展,推进乡村振兴。
而这样盛大的活动,对于木垒的商户们来说就是难得的商机。
2022年,博斯坦乡依尔喀巴克村依托养殖专业合作社,建起了奶制品加工厂,生产的奶制品很受市场青睐。当天,加工厂的工人库力娜孜·朱力德孜别克和同事带来了酸奶疙瘩、酥油、奶皮子等各种奶制品,很快就被抢购一空。
“今天的民俗文化活动,拉开了新一年特色文旅活动的序幕,后面的各项活动将会好戏连台、精彩不断。”木垒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巴里根说。她说,近年来,木垒县结合县域文化、生态、产业等乡村旅游资源,持续开发多元文化旅游产品,不断推进“冰雪+文化”“冰雪+美食”“冰雪+体育”等多重业态融合发展,促进了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