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校长,今晚报名的学员有点多。”
“刘校长,上吉他课程的老师在问能否调一下课程时间。”
……
2月21日,在库尔勒市团委办公室里,此起彼伏的呼唤声将刘泽宇包围,这位26岁的西部计划志愿者,正在为当晚的青年夜校课程做最后的协调。对接授课老师、协调场地、沟通学员……每个环节刘泽宇都一丝不苟,从初来乍到的“志愿新人”到如今被同事们亲切称为“刘校长”,他用两年多的时光在梨城大地上写就了一曲青春之歌。
图片由刘泽宇本人提供。
2022年,刚刚大学毕业的刘泽宇响应国家号召,加入了大学生西部计划志愿者的行列,跨越2900公里来到了库尔勒市。
“来到库尔勒市后,完全颠覆了我对这座城市的预想,本以为会是偏远落后的模样,没想到这座城市这么现代化,让我一下就对志愿服务生活充满了期待。”刘泽宇说。
这片广袤而充满希望的土地,成为了他青春奋斗的起点。经过两年的基层历练,刘泽宇对库尔勒市的青年群体有了深入的了解。他发现,许多青年渴望提升自我、追求梦想,却因工作繁忙等原因缺乏合适的学习平台。于是,在团市委的支持下,他毅然挑起了开办梨城青年夜校的重担。
图片由刘泽宇本人提供。
“接到这个任务时,我的心情既激动又忐忑。”刘泽宇回忆道,“激动的是,我终于有机会为库尔勒的青年们做点实实在在的事情;忐忑的是,这个任务的难度不小,我能否完美地完成它?夜校的筹备涉及方方面面,每一项都需要精心策划和落实。我担心自己的能力不够,也担心大家的需求无法被充分满足。”
开办夜校并非易事,从场地选址到师资邀请,从课程规划到学员招募,每一项工作都充满挑战,刘泽宇跑遍了库尔勒市的各个角落。通过深入调研青年群体的学习需求和兴趣点,他最终设计了涵盖职业技能提升、文化艺术修养、心理健康辅导等多元化课程体系。为了邀请到优秀的讲师,他通过各种渠道联系企业和社会组织,用真诚和热情打动专业人士加入夜校的师资队伍。
“既然选择了西部计划,就是选择了挑战和成长。困难再大,只要一步一步去解决,总能找到办法。”刘泽宇说。
图片由刘泽宇本人提供。
2024年8月30日,库尔勒市首期青年夜校如期开展,文化艺术、体育健身等13个课程,吸引了1600余名学员报名参加。在青年夜校,梨城青年“解锁”更多有趣的课程,让夜校成为了打工人“去班味儿”的最佳选择。
“为了保障课程质量,我会和同事去每个上课的场地听课、拍照等,课程最多的时候,一晚上会跑5个教学点。”刘泽宇说。
随着青年夜校的火热展开,刘泽宇又面临着新的挑战。部分课程热度极高,报名者众多,一席难求;而部分课程却惨遭冷遇,学员到场率极低,甚至时常出现“放鸽子”的情况。
为此,他积极与学员沟通,了解他们的学习感受和建议,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课程安排。他还组织了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如小组讨论、实践操作、主题沙龙等,让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有趣。
梨城青年刘洁说:“白天上班,晚上学艺。在丰富我们精神文化生活的同时,帮助青年扩大‘朋友圈’,还遇到了许多志同道合的同龄人,在库尔勒生活的幸福感越来越强了。”
如今,库尔勒市青年夜校已经步入正轨,截至目前,夜校已开设课程618节,累计服务青年6200余人次。许多学员在这里收获了知识、技能和友谊,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而刘泽宇,也从一个初出茅庐的大学生,成长为一名能够独当一面的志愿者。
“刘泽宇和其他同事们用新思维、新创想活化传统夜校模式,打造了可复制的青年服务样板。”库尔勒市团委书记宋昕说。
图片由刘泽宇本人提供。
刘泽宇说:“作为一名西部计划志愿者,我深感使命光荣、责任重大。开办梨城青年夜校是我青春岁月中最闪耀的篇章,今后,我将继续坚守岗位,为库尔勒市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巴州融媒体中心记者 岳军 库尔勒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迪力亚尔·艾尼)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