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上的马能驰骋多远,他的鞍子就要跟随多远
2025-04-19 14:41:30 石榴云/新疆日报

  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张婷

  4月17日午后,暖阳透过窗户,洒落在福海县阔克阿尕什乡阔克卓尔尕村村民托尔恒加尔·胡马尔40平方米的马鞍手工制作间里。屋内,精心制作的马鞍、马鞭有序摆放。

  “人靠衣装马靠鞍”,好的马鞍和马鞭,承载着牧民对马的深厚情感。近年来,随着当地马产业与旅游业的迅速发展,马具市场需求日益旺盛。而托尔恒加尔,早在二十多年前就与马具制作结下不解之缘,如今更是敏锐捕捉到其中的商机。

IMG_20250408_154956

4月17日,托尔恒加尔·胡马尔的妻子正在给游客介绍马具。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张婷摄

  今年44岁的托尔恒加尔的手艺是打小跟着父亲学的。“那时我就跟着爸爸刨木头、鞣皮子。”他蹲在地上,拿起一块晒得发亮的牛皮比划着说:“马鞍得紧贴马背,木头要选光滑的,锯成两指厚,用刨子一点点修出弧度。”  

  做一副马鞍得耗十来天。木头定型后要刻花纹,牛皮得拿茶水反复揉软,为保持质量,牛皮要用酥油和羊尾巴油反复擦拭,就连固定鞍子的铁钉也得自己打。“以前嫌这些麻烦,现在懂了——鞍子磨不磨马背,牧民一骑就知道。”托尔恒加尔说。

  托尔恒加尔22岁时便开始独自制作马具。随着经验的积累和技艺的提升,他开始制作放牧、赛马用的马鞭。选料、加工、烘干、编型、打钉……每一道工序他都力求做到极致。为了挑选到合适的皮革和木材,他常常不辞辛劳,四处寻觅。他深知,好的材料是制作出优质马具的基础。在加工过程中,他全神贯注,凭借多年积累的经验和精湛的手艺,将一块块材料逐渐变成了精美的马鞍。同时,他也深知创新的重要性,在传统工艺的基础上,他融入了现代的设计理念和制作技术,让马鞍不仅坚固耐用,而且更加美观舒适。

  如今,托尔恒加尔已成为福海县乃至阿勒泰地区牧民口中数一数二的马具制作师。他制作的马鞭价格从五六十元到三四百元不等,一套便宜的马鞍卖两千元,贵的能卖到四千多元。今年年初以来,他制作的150副马鞍,在短短三个月内几乎销售一空。

  当被问及未来规划时,托尔恒加尔笑着说:“只要有人热爱骑马,我就会一直做马具。我希望每一位骑手,都能拥有让自己满意的马鞍和马鞭。”

  货架上,崭新的马鞍层层堆叠,即将发往各地。托尔恒加尔擦了擦汗,坐回到工作台前。锯木声再次响起,他低声说:“草原上的马能驰骋多远,我的鞍子就要跟随多远。”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责任编辑:刘新草]
用户评论
0/800
发表

最新评论:

已经到底了!

快关注一些石榴号,每天知晓最新时事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

石榴云新闻客户端

主办单位:新疆日报社

营业执照注册号:12650000457601957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65120170002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新B2-20050008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3108311

新ICP备05001646号

举报热线:0991-3532125

涉未成年人举报电话:0991-3532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