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的霍城县惠远镇河巷村,春风携带着海棠花香拂过百花街。一座镶嵌着艾德莱斯纹样的蓝调院落里,阳光穿过彩绘门窗和廊柱,在五彩墙画上投下斑驳光影。院落的主人买买提明·吐尔逊在这里生活了25年,随着旅游业的深度融合,他家生活的面貌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发生着改变。
4月27日,推开“艾德莱斯人家”的雕花木门,仿佛跌入色彩的漩涡:靛蓝为底的院墙上,金黄交织的胡杨树用石膏加丙烯颜料呈现出浮雕效果,沧桑树皮间流淌着岁月的痕迹;一根根廊柱上,手工绘制的艾德莱斯古老纹样缤纷绚丽;廊顶上,五彩的艾德莱斯绸波浪般悬挂着,微风一吹,风情旖旎。一处处别致小景让这座庭院充满了精致而浪漫的情调。买买提明从小就喜欢绘画和手工,长大后机缘巧合进入家装行业,童年的兴趣有了用武之地,并由此生长出更为茂密的绿荫。
“你看,这吊灯是我用车轮改造的,这大花帽是我用石膏塑形画出来的。”买买提明指着院内别致的陈设得意于自己的手艺。随着当地旅游业的快速发展,这个院落从2018年起开始陆续改造,每一处都是他按自己的审美精心设计的。
庭院的一圈围墙上,买买提明画的墙绘,各有主题和故事。“这画的都是我们小时候住过的村庄样貌,土房子、土围墙、高高的白杨树、赶着驴车卖水果的小贩、荡秋千的少女……这些都是我们珍贵而难忘的记忆。游客来参观时,我就给他们讲述过去的生活。”买买提明说,这些年,来旅游的人越来越多,他家开始在小院里卖小花帽、艾德莱斯围巾、冰淇淋、奶茶等,有时还邀请能歌善舞的乡亲来为游客表演。妻子古丽·买买提是位能干的主妇,为有需求的游客提供抓饭、手抓肉、烤肉等餐食。
这一切离不开当地旅游业的深度开发。2015年,惠远镇央布拉克村被评为“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2017年获得“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称号。依托淳朴民风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这里的乡村旅游日益爆发出生机与活力。2018年,河巷村从央布拉克村分离出来,开始整村推进乡村旅游发展。河巷村党支部书记曾海滨介绍,近两年,村里累计投入两千余万元,完成了修缮保护、景观打造、弱电入地、亮化提升等工程,建成高品质民俗家访点,形成百花街、水定街、河巷街、果园街民居体验环线,推动惠远古城镇村一体化发展。
买买提明就是众多受益的村民之一。2023年,他家被村里确定为旅游家访点,取名为“艾德莱斯人家”。艾德莱斯的图案灵感多源自自然与生活,如花卉、巴旦木、乐器等,由于色彩艳丽,被称为“布谷鸟的翅膀花”。其织染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是新疆多元文化的重要符号。买买提明认识到艾德莱斯的文化价值,充分发挥自身特长,进一步对庭院进行改造提升,以传统艾德莱斯图案和装饰来增强庭院的观赏性和文化性。
在大门内开阔的廊檐下,12个悬挂的铁艺圆盘上,一幅幅摄影图片里有戏韵悠长的京剧、和乐喜庆的年画、热闹的十二木卡姆和民族歌舞,还有各族少年明亮的笑容。“这些都是我精心挑选和设计的,就是想反映各族人民在这里安居乐业的幸福生活以及多民族文化交流交融的生动图景,一项项好政策让河巷村大变样。”买买提明说,他改造院落曾享受到3000元补贴,近两年还与旅游公司合作,接待、演艺、餐饮、参观体验的订单接连不断,半年多的旅游收入就有6至8万元。
“游客来了都是夸赞,对这样的院落、这样的生活充满了羡慕,我也觉得很自豪。”买买提明说,每年他都会整修院落,让它变得越来越美。他相信,凭借富于创意的头脑、灵巧的双手,未来一定会更好,就像这里的每道花纹都在诉说重生,每块砖石都在见证奇迹——当传统走进时代浪潮,昔日老村落正以文旅为梭,在乡村振兴的锦缎上织就璀璨新景。
(伊犁融媒体中心记者 王志华 李剑)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