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文字为阿勒泰代言 95后作家凭《克兰河畔》捧回文学大奖
2025-05-06 12:31:24 阿勒泰市融媒体中心

  “写作需要深扎泥土,就像胡杨的根系。只有将个体命运嵌入时代经纬,文字才能拥有穿透时空的力量。”5月3日, 25岁的阿勒泰作家巴燕·塔斯肯在接受采访时说道,他计划未来继续深耕“阿勒泰叙事”,并参与“一带一路”主题创作,用文学记录时代巨变,助力文化润疆。

  4月20日,2025“三毛散文奖之夜”在三毛故乡舟山定海举行活动为26部(篇)获得第五届三毛散文奖大奖、实力奖、新锐奖的作品颁发奖杯和获奖证书。巴燕·塔斯肯凭借散文《克兰河畔》捧回第五届三毛散文奖单篇散文新锐奖的殊荣,成为该奖项历届最年轻的获奖者。这位来自阿勒泰的文学新星,以真挚的笔触将阿勒泰的冰雪松林、牧歌晚照与时代变迁娓娓道来,用文学架起了一座连接阿勒泰与世界的精神桥梁。

  巴燕·塔斯肯1999年生于阿勒泰,在阿勒泰市拉斯特乡诺改特村克兰河的山脚下度过半农半牧的定居生活。他毕业于广州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后进入鲁迅文学院青年作家班深造,现为新疆作家协会会员、广州市青年作家协会会员。  

  他的创作始终以阿勒泰为原点,代表作《克兰河畔》以非虚构手法记录了自己从童年到青年的成长记忆,通过三代牧民的生存图景,展现了定居新居、生态保护与乡村振兴交织下的城市变迁。文中“毡房炊烟里的童年”“马背上眺望的都市求学路”等场景,既充满童真视角的诗意,又饱含对故土深情的凝视。评委会评价其作品“以朴实清新的语言,让阿勒泰的风土人情跃然纸上,成为新时代民族团结与生态和谐的文学样本”。

  巴燕·塔斯肯的创作不仅是个人情感的抒发,更承载着文化传承的使命。他的“阿勒泰系列”散文连续发表于《民族文学》《散文选刊·海外版》等刊物,散文集《我在人间踮脚眺望》获2023年自治区文艺扶持项目,多篇作品斩获《民族文学》年度奖、广州青年文学奖等荣誉。在获奖感言中,他坦言:“阿勒泰是我所有故事的背景,就像大地生出的树,风一吹,全是这片土地的声音。”

  作为“文化润疆”工作的实践者,巴燕·塔斯肯的创作具有鲜明的时代意义。他的作品不仅被纳入新疆基层文学创作典型案例,更通过三毛散文奖这一平台,让更多的读者感受到阿勒泰的风土人情和自然之美 。在颁奖典礼上,他感慨道:“我希望通过文字让更多人认识阿勒泰,这里不仅是地理意义上的边疆,更是精神原乡的象征。”  

  这位年轻的作家,正以笔为犁,在克兰河畔的文学沃土上耕耘出属于新一代青年的精神家园。正如他所说的:“青年写作不应只是自我表达,更要成为时代脉搏的记录者。阿勒泰的每一片雪花、每一声牧歌,都在等待被世界听见。”

  (阿勒泰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韩玲)

[责任编辑:丁静]
用户评论
0/800
发表

最新评论:

已经到底了!

快关注一些石榴号,每天知晓最新时事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

石榴云新闻客户端

主办单位:新疆日报社

营业执照注册号:12650000457601957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65120170002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新B2-20050008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3108311

新ICP备05001646号

举报热线:0991-3532125

涉未成年人举报电话:0991-3532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