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到3天就拿到了证,真是方便!”5月5日,奇台县古城乡果园村村民高云手捧新办的宅基地不动产权证书,向上门服务的登记人员竖起大拇指。这张证书,不仅承载着他对土地的安心,更见证了奇台县不动产登记改革十年间从“分散登记”到“智慧登记”的跨越。
十年栉风沐雨,十年春华秋实。奇台县以“便民利企、保障产权”为改革主线,从制度重构到服务升级,从流程再造到科技赋能,走出了一条具有地方特色的“奇台路径”,为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筑牢了产权根基,更让群众和企业收获了满满的获得感。
流程再造:从“7项登记流程”到“3天办结”,群众办事“少跑腿”
“以前办抵押登记,材料要准备两、三天,现在手机上传电子证照,半小时就办完了!”奇台县汇通运输有限责任公司抵押登记代办人史桂香感慨道。去年,她们公司因资金周转急需抵押贷款,在奇台县不动产登记中心“零材料”线上办理服务的帮助下,从提交申请到放款仅用2天,企业顺利渡过难关。
奇台县以群众需求为“指挥棒”,将原有7项登记流程精简为“受理-审批-核定-登簿-归档”5个环节,办理时限从法定30个工作日压缩至5个工作日,高频事项(如抵押登记、预告登记)实现3天办结。通过“一次性告知单”和“容缺受理”机制,群众申报材料平均减少40%,“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成为现实。
十年间,奇台县不动产登记中心累计开展下乡服务1285次,为行动不便群体上门办证286人次,真正实现“家门口办证”;2016年至今,全县累计办理登记业务超14.5万件,群众满意率始终保持99%以上。
服务下沉:从“窗口排队”到“三级覆盖”,特殊群体“零等待”
“奶奶腿脚不方便,登记员专门到家里给我们办证,还教我用手机查电子证照!”奇台县当代名筑小区玛合苏提汗·图尔德汗老人,在奇台县不动产登记中心工作人员帮助下,足不出户就完成了房产继承登记。她的孙子用手机展示电子证照时,老人笑得合不拢嘴。
为打通服务“最后一公里”,奇台县构建“1个中心+14个乡镇分中心+20个房产金融网点”三级服务体系,将登记窗口延伸至乡镇、银行和房企。针对老弱病残孕及军人等特殊群体,开设“绿色通道”和多语种服务窗口,业务办理效率提升60%。
助企纾困:从“45天回款”到“资金周转率提升18%”,房企资金“活水来”
“交房当天就拿证,业主开心,我们回款也快了!”奇台县浙能·俪都钱塘二期项目经理张东路算了一笔账:2022年“交房即交证”改革实施后,公司448户业主实现“一手拿钥匙、一手拿房本”,带动企业回款周期缩短45天,资金周转率提升18%,“现金流活了,我们也能更快拿地开发!”
奇台县创新推出“不动产登记+房管+税务”协同机制,将权籍调查前置至竣工验收阶段,实现“交房即交证”“交地即发证”。同时,深化“不动产登记+金融服务”一站式办理,与5家银行系统直连,抵押登记“零材料”线上办理。2021年以来,累计为企业办理融资抵押登记1853件,涉及融资金额超13亿元,中小微企业获贷时间缩短70%,“真金白银”为企业发展注入活力。
科技赋能:从“纸质档案”到“数据共享”,智慧登记“防假证”
“以前办证要跑税务、民政、公安等多个部门,现在一个平台全搞定!”奇台县创业人员王建兵通过“互联网+不动产登记”平台,仅用10分钟就完成了企业厂房的产权变更登记。平台自动核验数据,杜绝了“假证伪证”风险,让他直呼“安心又省心”。
奇台县与税务、民政等5部门建立数据共享机制,日均调用共享数据超1100次,电子证照与实体证照同步直发。依托智慧平台,不动产登记业务实现全流程电子化、智能化,群众和企业可通过“一网通办”平台“零跑腿”办理业务。2024年,全县线上办理量占比达85%,“假证伪证”案件实现“零发生”。
未来蓝图:改革再启新征程
站在新的起点上,奇台县将深化“互联网+不动产登记”改革,探索农村宅基地“三权分置”数字化登记、自然资源确权登记等创新实践。未来,奇台县计划通过“区块链+不动产登记”技术,实现跨区域数据互通,让群众在乌鲁木齐、昌吉等周边城市也能“异地办证”。
“改革永远在路上,服务永远无止境。”奇台县不动产登记中心主任汤超表示,将以更高标准、更优服务,为优化营商环境、助力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让不动产登记改革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广大群众。
(奇台县融媒体中心记者 靳春燕 通讯员 张立涛)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