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榴云/新疆日报讯(记者 郭玲报道)在第17个全国防灾减灾日来临之际,一场72小时的地震救援实战拉动演练5月6日至9日在阿克苏地区展开,演练模拟了因地震灾害引发的大面积房屋倒塌、道路损坏、电力通信中断、大量群众被困、山体滑坡、化工装置泄漏、水坝坝体损坏等多重灾情,全面检验消防救援人员的应急响应与协同救援能力。
演练在阿克苏地区七县二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阿拉尔市同步开展,联合当地企业专职消防队、政府专职消防队,并与公安、交通、环卫、医疗、供水、供电、供油等单位联动,演练场地涉及湖泊、工厂、住宅小区、道路、山体等地。
演练模拟为5月6日10时3分,阿克苏市发生7.0级地震,震源深度8公里,一系列灾害随之而来。
阿克苏地区消防救援支队立即启动跨区域地震救援预案,紧急调集支队轻型地震救援队、战勤保障分队、各县市地震救援先遣队等18支作战单元,联动蓝天、胡杨救援队等地方应急力量,累计投入人员600余名,携带3800余件套装备以及搜救犬等迅速集结。
演练现场,消防搜救犬寻找到模拟活体。于凡摄
在距震中5公里处,因“道路损毁”,救援队背负物资徒步2小时抵达灾区,迅速搭建营地并开展10类灾害事故的50余项实战演练。在破拆救援科目中,队员对模拟坍塌厂房进行加固,利用生命探测仪定位被困者,经12小时作业成功打通60厘米救援通道,救出“被困人员”。“虽然项目难度大,对体能要求高,但没有人放弃。”阿克苏市健康路消防救援站站长李成说。
水域救援科目设在阿克苏市西湖水库,在离心力救援考核中,队员驾驶舟艇快速旋绕接近落水者,利用离心力将其拉上船。翻舟自救环节,12名队员在橡皮艇倾覆后迅速协作,成功将舟艇复位。
演练模拟“地震”造成附近一水库坝体损坏,消防救援人员正在驾驶冲锋舟营救落水群众。汪渝摄
演练中,多种先进救援装备大显身手,指挥部帐篷里,4张最新兵力布控图和作业点对比图一目了然。“利用无人机保障方圆5公里范围内断网后的信号覆盖,再通过无人机拍摄,形成三维电子沙盘,将各个现场施工作业变化和环境变化,生成最新实景图,供指挥部决策。”指挥中心负责人向海峰介绍,除了该支队应急通信保障人员,还协调了移动、电信等公司参与这次演练。
水上救援现场,水上遥控机器人5分钟内成功营救150米外的落水者;水下声呐精准测绘地形,提高了搜救效率。“这个探测仪主要是借助清晰的成像技术为下水打捞提供河床、水域的扫描视图、三维视图以及水下生命的探测,可更直观了解水下结构,大大提高了水下作业效率。”温宿县城区消防救援站站长刘河川介绍说。
在绿氢工厂模拟火场,灭火机器人、涡喷消防车与举高喷射车协同作战,实现泡沫全覆盖和冷却降温的无人化作战,1小时内扑灭泄漏引发的火灾;“震中”区域夜间救援作业现场,无人机系留照明设备悬停高空,提供1.5个足球场范围照明,兼具红外热成像、物资空投及通信中继功能。
“这次演练,就是为了让救援队更‘能打’,通过实战训练,测试装备、人员安排、战术等方面,确保在极端条件下的救援能力。”阿克苏地区消防救援支队支队长王磊说,最终目标就是练出一支“随时能冲、去了能干、干就能赢”硬核队伍,更好应对灾害风险,守护群众安全,也为地方发展保驾护航。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