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刘翔
10分钟,过往近40辆车。这样的通行量放在城市道路中不多,但在农村公路中已是“繁忙”路段了。
5月10日下午,在哈密市伊州区花园乡卡让拉村至强固村的道路旁,记者掐表记录出上述数据,对此路段的通行情况作一个参考。
该路段是卡让拉村村民外出的必经之路。而长期以来,路上没有路灯,为村民的夜间出行带来极大安全隐患。
哈密市伊州区花园乡卡让拉村至强固村的道路如今已装上路灯。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刘翔摄
“一到晚上就黑灯瞎火伸手不见五指了,我们年纪大了,走夜路怕摔着。交通事故也时有发生。”村民张建华说。
花园乡人大代表在走访群众过程中了解到这一问题,并及时反馈到乡人大主席团。
“实地调研后,向伊州区人大常委会申请民生微实事专项资金6万元,为卡让拉村安装太阳能路灯20盏。”花园乡人大主席依明江·乌买尔说,项目启动后,人大代表全程参与对各项工程的监督,从施工进度到质量把控,代表们多次深入到现场实地调研,并与村民交流,及时听取他们的反馈意见。
经过15天的高效率施工,去年年底,路灯安装完毕,卡让拉村596户1624名村民的夜间出行难题得到解决。
为农村公路安装路灯,闲置“边角地”变成居民的休闲场所,社区饭堂提供贴心的助餐服务……近年来,哈密市人大在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的基础上,聚焦百姓生活的“细枝末节”,不断探索民生微实事工作机制,以实事“微”力撬动民生“大”幸福。
民生微实事大多是关于教育医疗、养老社保、生态环保、乡村振兴等群众身边的“小急难”问题。由于事情本身工程量小、影响范围小,未能达到市政府统筹的门槛,项目进不了笼子、资金进不了盘子“微实事”,很容易被长时间“搁置”。
如何破局?2023年开始,哈密市通过设立民生微实事专项资金和办理机制,推动反映群众急需的民生微实事意见办理从“纸上”落到“地上”。
“依托代表联络站,结合代表接待日、代表小组座谈、走访选民等形式广泛征集人大民生微实事项目建议。”哈密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陆姗介绍,依据“群众急需、普惠性强、资金可行、当年办结”的原则,采取群众提、代表议、民主决“三上三下”对收集建议进行反复论证,自下而上经区县人大常委会审定后,以代表建议形式纳入人大民生微实事项目即交即办。
民生微实事,件件有落实,增添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烟火气”。项目实施后,哈密市人大对民生微实事项目实行动态监测,建立“红黄绿”亮牌督办机制,并聘请人大代表和群众担任“观察员”并进行满意度测评,确保民生微实事项目如期高质量完成。
近两年,哈密市各级人大已实施民生微实事项目14个,受益群众达2.6万余人,切实解决了一批人民群众生活中的“关键小事”,赢得了群众的广泛好评。
“今年,将持续发挥在民生微实事项目上的推动作用,继续加大资金投入力度,申请专项资金450万元,并根据项目实施情况及时调整预算追加,上不封顶,使民生微实事项目办得更扎实、更有效、更贴近民心。”陆姗说。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