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45万元到300万元:沙漠边缘小村的“三把金钥匙”
2025-05-15 12:00:18 和田县融媒体中心

  近年来,和田县英艾日克乡恰木古鲁克村立足本地资源优势,以特色种植和多元化集体经济为抓手,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助力村民增收致富。2023年该村集体收入45.77万元,2024年增长至110万元,今年预计收入300万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预计超22000元。

图片

  特色种植双轮驱动,打造富民产业

  恰木古鲁克村充分发挥地域优势,将肉苁蓉和红枣种植作为主导产业进行重点培育,通过不断探索和发展,逐步形成了规模化、集约化的产业发展格局。如今,肉苁蓉种植面积从最初的千亩已扩展至1.5万亩,带动94户农户参与,年产值超1300万元,人均增收1.1万元。通过土地承包管理,村集体每年增收45万元,成为村民致富的“黄金产业”。与此同时,1850亩红枣种植地也凭借科学的种植管理和稳定的市场需求,每年为村集体贡献9.25万元收入,与肉苁蓉产业互补发展,夯实了特色农业基础。

图片

  村民阿不都外克力·买买提敏说:“以前种地收入不稳定,现在跟着村里种肉苁蓉,一年能多挣两三万。”这让他看到了希望,更加坚定了致富的信心。

  积极推进土地流转,释放资源增收潜力

  恰木古鲁克村“两委”与驻村工作队立足实际,通过整合闲置土地资源,推动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实现集体经济提质增效。根据土地品质对3400亩闲置土地进行分类盘活。其中,1000亩土地以每亩50元的价格流转给种植大户或农业企业,年增收5.5万元;2300亩优质土地以每亩720元的价格转包,年创收165.6万元。通过土地流转,不仅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还为村集体带来了稳定可持续的收入来源。

图片

  “我们根据土地的不同条件采取差异化流转策略,比如靠近水源的优质地块发展特色种植,偏远地块则用于规模化粮食生产。”村第一书记叶勇介绍道,通过土地流转,不仅盘活了闲置资源,还带动了70余名村民就近就业,实现了集体增收和农民致富的双赢。流转后的土地集中连片,便于机械化作业和新技术推广,农作物产量平均提高了20%以上。

  盘活闲置资产,激活发展动能

  为落实帮扶产业发展“四个一批”要求,该村对经营性资产分类处置,创新经营模式,通过改造升级、对外出租等方式,让“沉睡资源”变身“活资产”。其中,对原来的扶贫车间以每年70万元的价格承包出租;养殖场地分别以每年0.8万元到5万元不等的价格出租,累计年增收78.8万元。“我们通过盘活资产,让村里的资源都能创造经济价值,发挥真正效益,为村集体带来持续收益。”恰木古鲁克村党支部书记阿卜杜喀哈尔·凯尤木说。

图片

  和田县英艾日克乡党委书记常吉鑫说:“恰木古鲁克村立足资源禀赋,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种植产业,通过‘党支部+集体(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实现村集体与村民‘双增收’。实践证明,只要找准发展路子、用对工作方法,乡村发展大有可为。”后续,恰木古鲁克村计划扩大特色种植规模,引进先进种植技术,提升农产品品质和产量,同时积极探索农产品深加工领域,延长产业链条,进一步拓宽群众增收渠道。

图片

  从年收入不足50万元到300万元,恰木古鲁克村的发展源于三把“金钥匙”:选准特色产业、盘活闲置资源、创新经营模式,为乡村振兴发展提供了生动样本。

  (和田县融媒体中心记者 冉江林)

[责任编辑:常勉]
用户评论
0/800
发表

最新评论:

已经到底了!

快关注一些石榴号,每天知晓最新时事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

石榴云新闻客户端

主办单位:新疆日报社

营业执照注册号:12650000457601957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65120170002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新B2-20050008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3108311

新ICP备05001646号

举报热线:0991-3532125

涉未成年人举报电话:0991-3532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