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小站稻”跨越千里扎根于田试验田
2025-05-16 17:12:58 于田县融媒体中心

  5月15日,于田县“津稻疆种”试验基地水映天光,随着插秧机的发动声划破田野,天津“小站稻”正式开启在于田县的试种之旅。这场由天津市援疆工作前方指挥部联合天津市农业发展服务中心推动的插秧活动,不仅是一粒稻种的跨越千里之行,更是津和两地农业协作迈向纵深的生动注脚。

天津“小站稻”插秧现场 (买提努日 摄)

  在插秧现场,农机穿梭如织,当地农民熟练地将绿油油的秧苗盘送入机械,转眼间,水田间便整齐排列起一行行新绿。来自天津的农业技术人员在一旁密切关注着插秧进度和质量,并不时向于田种植户传授插秧技巧和注意事项。于田县木尕拉镇古再村村民肉孜·买买提明说道:“我们之前没种过小站稻,一直种本地稻子。听说这米特别好吃,产量也不错。专家来了后,教我们测土配肥、育秧摆盘。今天也跟着专家和技术员学习插秧,感觉很新鲜。希望以后我们这儿也能年年丰收小站稻,让日子越过越好!”

“小站稻”插秧完的稻田 (买提努日 摄)

  天津“小站稻”历史悠久,素有“贡米”之称,其米粒饱满、口感软糯、香气浓郁,深受消费者喜爱。此次引入的津原U99和津原89两大品种,均出自天津市优质农产品开发示范中心。其中,津原U99属粳型常规优质香稻,全生育期175天,抗逆性强,在天津地区亩产可达650公斤,品质达国家一级标准;津原89则是高产“能手”,全生育期173天,高产地块亩产超800公斤,品质达国家二级标准。为保障“津稻疆种”水土相宜,项目组配套推广两项先进技术:基质育秧技术以特制基质替代传统营养土,实现水肥光热精准调控,培育出的秧苗健壮无菌,更适合机械化作业;智能机插秧技术搭载GPS/北斗导航系统,自动适配地形调整插秧深度与间距,较传统人工效率提升80%以上,有效降低成本。

天津“小站稻”育秧场地 (买提努日 摄)

  今年以来,天津市对口支援新疆工作前方指挥部于田工作组成员经过实地查看、现场调研,确定阿热勒乡托万也台巴什村作为育秧场地,并针对育秧要求,对育秧大棚进行土地平整,增加压力泵、喷淋设备和通风设施提升改造。同时,天津市农业发展服务中心通过物流从天津运输基质、种子及秧盘,全力做好育秧保障。“我们引进的天津‘小站稻’品种主推的品种是两个,另外试验品种16个。还有我们把天津的先进的基质育秧技术和机器插秧技术引到了当地。目前这个技术获得了成功。我们为当地提供基础育苗3万盘,示范面积达到了1000亩。”天津市农业发展服务中心种植业部部长王连芬说。

  “津稻疆种”于田县水稻试验基地项目,引进优质小站稻种子10000公斤,开展基质育秧示范3万盘,智能机插秧示范1000亩。从基地布局来看,试验基地覆盖于田县木尕拉镇、阿热勒乡、英巴格乡。在播种方式上,“津稻疆种”于田县水稻试验基地灵活采用机插、机械直播秧及人工撒种多种模式。天津市农业发展服务中心种植业部部长王连芬表示:“现在就是从目前情况来看,我们主推的技术,受到了当地政府,还有种植大户的欢迎。我们这两项技术在当地来说也是首次,其实我觉得也是实现了当地水稻生产是一项跨越式的一项技术的发展。接下来,我们还会继续关注在田间的表现情况,做好全程的技术跟踪服务,把这项工作扎实的落地。”

  (于田县融媒体中心记者 买提努日 麦热姆妮萨 帕日哈)

[责任编辑:常勉]
用户评论
0/800
发表

最新评论:

已经到底了!

快关注一些石榴号,每天知晓最新时事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

石榴云新闻客户端

主办单位:新疆日报社

营业执照注册号:12650000457601957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65120170002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新B2-20050008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3108311

新ICP备05001646号

举报热线:0991-3532125

涉未成年人举报电话:0991-3532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