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里的新疆②丨草原的风刮进了广场舞
2025-05-22 00:31:08 石榴云/新疆日报

  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杜建辉 通讯员 李书玲

  “师傅,您身体还好吧?有时间再来县里,多给我们指点指点。”

  “硬朗着呢,我抽空一定去看你们。”

  5月20日,和静县第四中学舞蹈老师曼都尔瓦给布太打电话,互相问候。

5月9日,在和静县第四中学,布太教学生跳萨吾尔登。傲东高娃摄

  1949年出生的布太,6岁起跟随母亲学习萨吾尔登,15岁正式加入和静县乌兰牧骑队,成为首批演员。退休后,她本该含饴弄孙,却时常泡在排练室,给年轻演员示范抖肩技巧:“肩膀要像刚出栏的小马驹,活泛着呢!”

  2018年5月,布太被认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蒙古族萨吾尔登”代表性传承人,她深感肩上的重担:“牧民们使用传统工具的越来越少了,年轻人连挤牛奶都改用机器了,萨吾尔登怎样才能传承下去?”

  转机出现在一次偶然经历。布太看见几个年轻人跟着手机跳健身操,关节僵硬得像生锈的马嚼子。“萨吾尔登在和静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要是把抖肩、绕腕编成操,说不定能让年轻人动起来。”她戴着老花镜,专注地研究起健身操视频。

  一段时间后,首版萨吾尔登健身操在和静县广场试跳。当布太带着20多个年轻人跳出经典动作“雄鹰展翅”时,围观牧民笑出眼泪:“这哪是健身操,分明是草原的风刮进了广场舞。”

  如今在和静县,傍晚的公园里常见穿运动服的年轻人与老人并排跳动,指尖弧线里既有传统“擀毡子”的韵律,又有现代健身活力。有人说她“瞎改传统”,布太不服气:“老祖宗留下的东西得让年轻人觉得‘好玩’才行!”

  每年那达慕大会,布太坐在最前排,看百十个娃娃跳她改编的《新萨吾尔登联跳》。当孩子们同时抖肩,如千万只鸿雁掠过草原,她总会偷偷抹泪——70年前毡房里学舞的小丫头,怎料能让萨吾尔登从“小众玩意儿”变成和静县“全民运动”。

  如今,布太的徒弟花名册有600多人。不仅全县广场舞队跳萨吾尔登,她还把传统萨吾尔登融入学校广播体操。和静县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和旅游局党组副书记、局长金·欧云说:“布太老师就像大树主干,她的徒弟里有牧民、老师、干部,大家都能跳上两下子。”

  从毡房到舞台,从青丝到白发,布太的舞鞋磨破一双又一双,不变的是她挂在嘴边的话:“萨吾尔登不是摆花架子,是要让大家知道,祖辈如何在草原上生存、如何在马背上寻乐,这才是传承的意义。”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责任编辑:魏燕慧]
用户评论
0/800
发表

最新评论:

已经到底了!

快关注一些石榴号,每天知晓最新时事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

石榴云新闻客户端

主办单位:新疆日报社

营业执照注册号:12650000457601957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65120170002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新B2-20050008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3108311

新ICP备05001646号

举报热线:0991-3532125

涉未成年人举报电话:0991-3532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