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清脆的下课铃声响起,乒乓球台边的喝彩此起彼伏,跑操队伍的口号铿锵有力,篮球场上跃起的身影划破长空……5月20日,在阿勒泰市的校园里,这样充满青春张力的运动场景已成为常态。
自2025年春季学期起,阿勒泰市通过优化义务教育学校作息时间,延长课间与大课间时长,保障学生每天校内综合体育活动不少于2小时,全力构建“体教共生互促”的现代化育人新生态。
5月20日,在阿勒泰市第三中学的操场上,篮球操、体能操、越野滑轮等10余种趣味运动分区开展。学生们可以根据兴趣自由选择参与项目,在提升运动技能的同时发展个性特长。学校还积极探索“五育融合”新路径,创新推出“文韵课间”育人品牌,将诗歌朗诵、文学鉴赏等文化元素融入体育活动,通过“经典+运动”“诵读+演绎”的模式,实现体育精神与人文素养的双向提升。
阿勒泰市第三中学校长盛国静介绍说:“通过整合资源、动静结合,充分挖掘课间15分钟的育人价值,以‘体教融合、文韵润心’为理念,构建了创新型校园课间活动生态体系,有效改善了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助力破解‘小胖墩’‘小眼镜’等成长难题。”
阿勒泰市阿苇滩镇学校六年级学生阿合特留·加尔恒别克每天最期待的就是大课间时间。“我喜欢和同学们一起在足球场上踢球,不仅能锻炼身体,还能提高球技,希望以后能参加更多比赛。”阿苇滩镇学校创新开发的足球操运动体系,将足球基本动作与韵律操相结合,既增强了学生的肢体协调性,又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
为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阿勒泰市教育系统制定《阿勒泰市中小学“小课间 大趣味”课间活动安排工作方案》,通过“分层实践+特色引领”“多元联动+精准赋能”的方式,推动课间活动创新升级。5月21日,针对天气变化,阿勒泰市切尔克齐乡阿克吐木斯克学校的同学们正在进行室内桌舞操。如晴天则练习融入地域文化的集体舞蹈,构建“晴雨切换”体系,确保学生运动量达标,实现“减负增趣”。
阿勒泰市教育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范永康表示,从特色体育活动到文化融合创新,从室外运动到室内锻炼,阿勒泰市正通过一系列扎实有效的举措,推动体育精神深度融入教育体系,形成理念共通、资源共享、成果共育的体教融合发展新格局,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阿勒泰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刘燕 通讯员 赵志浩)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