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瓜人杨钟的哈密瓜种植技术革新路
2025-07-02 17:23:56 石榴云/新疆日报

  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张瑞麟

  6月30日,鄯善县达朗坎乡玉旺克尔村的连栋大棚前一片繁忙景象,圆润饱满的哈密瓜被采摘下来,带着诱人的香甜气息,在现场被快速分拣、装箱,随后整齐放入棚外排列有序的冷链车内。

6月20日,在鄯善县达朗坎乡玉旺克尔村,鄯善县友邦果业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杨钟(左)查看打包好的哈密瓜。阿地兰·买明提明 摄

  鄯善县友邦果业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杨钟看着打包好的哈密瓜,满脸笑意地介绍:“这批瓜品质绝佳,糖度能达到18度。”

  1998年,杨钟踏上鄯善县的土地,就与哈密瓜结下深厚缘分,立下“让新疆优质瓜果征服更多食客”的目标。起初,他以农村经纪人的身份入行,在此过程中,不仅积累了丰富客源,还掌握了大量哈密瓜种植知识。

  2004年,他承包了村里30亩土地,开启哈密瓜种植之路。那时,当地哈密瓜一年仅种一茬,不少村民采用哈密瓜套种棉花的模式提高收益。杨钟边摸索边实践,第一年就凭借30亩地收获数万元。首战告捷让他坚定了深耕哈密瓜种植事业的决心。此后,他不断扩大种植规模,从与村民合伙种植数百亩,到独自承包上百亩,一步一个脚印稳步前行。

6月20日,鄯善县友邦果业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杨钟(左)在和员工一起打包哈密瓜。阿地兰·买明提明摄

  随着种植规模不断扩大,杨钟愈发重视果品品质提升。每年他都会参加当地政府或村民自发组织的考察团队,前往国内其他省份学习。其间,他发现合作社模式能有效整合资源,大幅提升果品质量。2008年,鄯善县友邦果业专业合作社应运而生,合作社将哈密瓜种植与销售环节有机整合,建立起标准化的种植、销售流程,带领农户走上抱团发展的致富道路。

  技术创新也是杨钟提升哈密瓜品质的重要抓手。2012年,外出考察归来的他大胆探索两茬瓜种植技术,成功使每亩地收益翻倍。2018年,在海南参观时,当地的连栋大棚种植模式令他眼前一亮,他果断决定将这项技术引进鄯善。

  “连栋大棚具备出色的抗自然灾害能力,能依据天气变化精准调节温度。搭配滴灌技术与农家有机肥,真正实现了‘减化肥、减农药、减损耗、增效益’的‘三减一增’目标,极大提升了哈密瓜种植效率。”杨钟介绍道。自引进连栋大棚后,合作社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多次对大棚进行改造,从调整大棚高度、材料厚度,到优化种植行距,每一个细节都精心打磨。如今,大棚产出的哈密瓜不仅成熟早,品质更是上乘,经济效益达到传统种植模式的两到三倍。今年,合作社1000多亩大棚哈密瓜预计销售收入将突破300万元。

  为进一步提升果品品质,合作社定期邀请种植专家为农户开展技术指导,指导内容涵盖哈密瓜、葡萄等多个领域。杨钟深知,只有提升鄯善县整体果品品质,才能增强地域品牌影响力,让种植户从中受益。同时,他还十分关注种质资源,合作社与种子公司、自治区葡萄瓜果研究所展开合作,每年都会专门划出土地试种新品种。“市场需求日新月异,单一品种难以满足多样化需求,及时更新品种才能在市场竞争中抢占先机。今年,合作社哈密瓜种植基地里,种植了5个主栽品种,同时还试种了几十种新品种。”杨钟说。

  目前,合作社的瓜果已成功走进国内各大市场。此外,合作社还积极拓展线上销售渠道,与多家线上平台达成合作。良好的经济效益让农户对杨钟信任有加,如今合作社已有165户社员,且每年都有新社员加入。社员阿布都热合曼·阿布都力深有感触:“加入合作社后,我的种植技术进步明显,家庭收入也显著增加。”

  谈及未来规划,杨钟表示,合作社计划在3年内将连栋大棚面积扩建至2000亩以上。同时,还将引入智能监控系统,实现哈密瓜从育苗到采摘的全程溯源,以高标准打造高品质品牌,带动周边更多种植户共同增收致富。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责任编辑:严培瑜]
用户评论
0/800
发表

最新评论:

已经到底了!

快关注一些石榴号,每天知晓最新时事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

石榴云新闻客户端

主办单位:新疆日报社

营业执照注册号:12650000457601957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65120170002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新B2-20050008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3108311

新ICP备05001646号

举报热线:0991-3532125

涉未成年人举报电话:0991-3532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