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陈疆林
在祖国最西端的帕米尔高原上,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乌恰县吉根乡斯木哈纳村的邮政快递服务站里,牧民木萨·马克巴依轻点手机,一箱来自江苏的化肥正通过“邮快合作”专线向这里驶来。
这个曾经骑马两小时才能取到包裹的边境村,如今日均处理邮件量突破80件。村村通邮、快递进村,农产品“乘风”进城,电商“破土”兴起,产业“满血”激活……
近年来,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恰县分公司(以下简称“乌恰县邮政分公司”)化身“乡村蝶变推手”,持续推广“邮快合作”,精心布局“邮乐购”等电商服务平台,全力打造“一站多能”寄递综合便民服务站点,让邮路延伸至田间地头,打通邮件寄递进村、农产品外销的“最后一公里”。
乌恰县邮政分公司吉根乡邮政所邮递员正进行业务培训。陈子萧 供图
破局之路:从“物流末梢”到三级网络
“那时候取包裹,骑在马背上,一路颠簸,来回得耗两小时。要是赶上大雪封山,眼巴巴等一个月,包裹还不一定能到。”说起往日取包裹的艰辛,牧民木萨·马克巴依直摇头。
吉根乡距县城120公里,四周雪山巍峨耸立,山间沟壑纵横交错。中国最西端的标志性地点——新疆西极石碑,就“站”在吉根乡的斯木哈纳村,这里曾是新疆的“物流末梢”。
2017年前,吉根乡的邮件寄递业务只能“止步”于乡政府,斯木哈纳村的村民想取邮件,要么徒步跋涉,要么骑马前行。网购兴起后,村民虽能在网上“逛”得不亦乐乎,选中心仪商品,可村里没有邮政快递服务点,只能把收件地址填到乡镇。取一趟邮件,大半天时间没了,路费还得花不少。
斯木哈纳村的变迁,始于全国政协委员阿衣木沙·托合塔洪的一次调研。2022年,当她看到牧民吐尔洪·麦麦提因邮件寄递业务滞后导致干果发霉时,在全国两会上提交了《关于构建县乡村三级物流体系的提案》。这一提案迅速转化为新疆快递进村工程的实践——乌恰县邮政分公司用三个月时间,在全县35个建制村建成“一站多能”服务站点。
为攻克当地农村物流“最后一公里”的难题,乌恰县邮政分公司迅速行动,把全覆盖建设村级邮政快递服务站当作首要“战役”。工作人员挨家挨户了解村民需求,积极与斯木哈纳村村委会沟通协商,克服地形复杂、资金短缺等重重困难,终于在村委会设立了邮政快递服务站,实现邮件寄递业务进村全覆盖。
目前,全县11个乡镇35个村实现邮件寄递业务进村全覆盖。2024年,乌恰县邮政分公司邮件进村业务量突破33万件,较工程启动前增长近10倍。
这一突破背后,是新疆邮政系统“县分拨、乡中转、村服务”的立体网络布局。在乌恰县邮政分公司的分拨中心,智能化分拣设备每小时可处理3600件包裹,较传统模式提升15%效率。依托“客运+货运+邮政”融合发展模式,全县200余辆农村客运班车化身“流动快递车”,将邮件运输成本降低57%。
产业蝶变:从特产藏深闺到电商连万家
6月30日9时,乌恰县邮政分公司吉根乡邮政所邮递员伊热斯比·图尔迪马麦提握紧方向盘,驾驶着电动车从乡政府驶向斯木哈纳村。
乌恰县邮政分公司吉根乡邮政所邮递员伊热斯比·图尔迪马麦提为村民提供邮件寄递服务。
翻开她的工作日志,一组组数据令人惊叹:2024年,日均处理邮件量突破80件,双“十一”高峰期单日配送量更是高达217件!
乌恰县邮政分公司负责人贾风光介绍:“为了给村民提供更好服务,我们把投递频次从每周三班增加到每周六班。同时,对乡镇网点揽投工作人员和村委会指定的邮件接收人员开展全方位培训,就是要确保邮件能又快又准、安全送到村民手中。”
曾经,物流不畅就像一堵“无形的墙”,不仅挡住了山外的商品,还把柯尔克孜羊、高原樱桃、手工毛毡等本地特产“困”在深山——没有邮件寄递业务,这些优质农牧产品只能在周边小范围售卖,价格被压得很低,牧民守着“金山银山”却致不了富。
如今,乌恰县内的邮政快递服务站热闹非凡,每天进进出出的邮件包裹,像跳动的音符,奏响乡村发展的新乐章。这里不再只是收发邮件的地方,更成了信息交流的“大平台”、经济发展的“强纽带”。村民们通过邮件寄递业务,与外界紧密相连,新观念、新技术不断涌入,为村庄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乌恰县邮政分公司依托自有电商平台“邮乐购”,高原雪菊、阿魏菇等特色农产品通过直播电商销往全国,实现农产品销售38万余元,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村民们通过“快递+电商”,不仅钱包鼓了,农产品的品牌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也大大提升。
这一转变得益于新疆邮政打造的“寄递+电商+农特产品”模式,乌恰县苏打源牧业有限责任公司等与乌恰县邮政分公司“联手”,通过邮政“极速鲜”业务,把“托云苏打羊”等品牌牛羊肉等农牧产品送到了北京、上海、成都、杭州等10个城市,2024年销售额同比增长210%。
该公司总经理王靖斌开心地说:“和乌恰县邮政分公司合作后,订单像雪花一样飞来,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的目标正一步步实现。现在,我们已经和村里30多户牧民签了长期合作协议。”
未来图景:西陲站上开放前沿
站在斯木哈纳村的西极石碑旁,印着“中国邮政”标识的绿色货车正驶向喀什徕宁国际机场。机舱内,柯尔克孜羊肉与跨境电商包裹并肩而立。
在托云乡托云村,牧民米满江·买买提的柯尔克孜羊通过邮政“极速鲜”航空直邮,最快72小时即可抵达上海市场,价格比在当地销售高出不少。2024年,他通过电商平台销售101只羊,销售额突破7万元。
按照《自治区农村寄递物流体系建设行动方案(2024—2025年)》,新疆正加速推进“一村一站”建设,计划到2025年实现村级服务站全覆盖。在克州,当地邮政部门正与农业农村局合作,探索“快递+冷链+溯源”模式,延长了牦牛肉、沙棘汁等特色产品的保鲜期。
近年来,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邮政管理局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加强对乌恰县邮政分公司相关业务的监督检查,确保邮政服务质量进一步提升。
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邮政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郑黎明表示,接下来,将加强与农业、电商等产业联动,探索“快递+农业”“快递+电商”等发展新模式,促进快递物流与乡村产业协同发展,鼓励快递企业与乡村合作社、家庭农场建立长期合作,为农产品销售保驾护航。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