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首都到边疆,北京援疆医疗团队用脚步丈量责任,用专业书写担当。多年来,他们带着“输血+造血”的使命,为和田县医疗事业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让优质医疗资源跨越山海,在昆仑山脚下开花结果,为当地群众的健康筑起了一道坚实的屏障。
北京援疆新建和田县人民医院新城院区
北京市援建的和田县人民医院新城院区,是医疗援疆的标志性成果。这座建筑面积达61000平方米的新城院区,设置595张床位,涵盖急诊楼、外妇内儿楼等专业楼体,配备CT、超声刀等先进设备,还设有标准化ICU病房与层流手术室,从硬件彻底改写了和田县医疗设施落后的历史。
自2010年起,北京市援疆和田指挥部持续帮扶和田县人民医院,累计选派5批次15期107人次驻点支援;各医院每年选派10名医生,重点帮扶儿科、中医科、产科、泌尿外科,同时帮扶打造危重孕产妇中心、新生儿救治中心。截至2025年6月,176余名来自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北京世纪坛医院、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中西医结合医院、妇幼保健院、中医医院、北京儿童医院、北京市宣武中医医院、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护国寺中医医院、北京同仁堂中医医院等顶尖机构的专家在此扎根,填补了县域医疗史上80余项技术空白。
医生利用新型设备为当地孕妇检查
在医疗技术提升方面,北京援疆医生实现了多个“从0到1”的突破:援疆医生成跃团队完成了冠脉CTA、颞下颌关节核磁4项新检查、新技术,填补了区域空白;王丽丽系统推进中孕期四联血清学产前筛查技术护胎儿健康;创新开展产钳助产术保障母婴安全;熟练运用依沙吖啶羊膜腔注射中期妊娠引产术,为中期妊娠需终止者提供安全选择;引入孕晚期宫颈球囊促宫颈成熟技术提高自然分娩率;开展宫腔水囊中期引产术提升产科综合诊疗水平;中医科从3人门诊成长为54张病床的特色科室。庄扬名针对和田代谢性疾病高发特点,创新“中药调理+饮食干预”方案;王懿团队借助口腔手术机器人,完成新疆首例3D导航机器人自体牙移植;孟轶婷建起首个标准化病理操作体系,使肿瘤手术精准率提升40%,还破解了乳腺癌HER2指标本地检测难题;孙林琳推广的胎儿大脑中动脉测量技术与超声ORADS分类,为附件肿块的诊断提供了更科学更规范的方法。
援疆医生现场指导
同时,北京援疆医生注重人才培养,努力打造“带不走的专业医疗队伍”。他们开展“医路生花”系列培训活动,176名北京援疆医生与200余名当地医生结对成师徒,通过创新培训模式,开展“显微镜下的和田”系列讲座、搭建远程会诊平台,实现病例实时共享教学,提升科室人员诊疗能力与临床思维,培养“带不走的医疗队伍”。创新推出的“1+N”师徒结对机制,让每位援疆医生至少带教2名当地骨干,县医院神经外科医生买买提阿布拉便是受益者之一,如今已能在专家指导下完成高难度手术。
开展医疗培训活动
此外,北京援疆团队还积极深入学校、机关单位、企业、偏远乡村,开展义诊、体检和健康宣教活动。在塔瓦库勒乡,村民们首次在家门口做了心电图;在朗如乡,他们为当地群众送医送药、普及健康知识,切实提升了基层健康服务可及性。数据显示,2024年和田县县域内就诊率超90%。
援疆医生深入乡村义诊
从手术台到义诊点,从设备引进到人才培养,北京援疆用真心换真情,让优质医疗资源在昆仑山脚下生根结果。如今的和田县,越来越多的家庭不再为看病犯难,一幅由京和两地共同绘就的健康画卷,正在新时代阳光下徐徐展开。
(和田县融媒体中心记者 韩丽)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