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来了,就要留下点什么。”7月2日,吕金利在采访中反复说到这句话。
从东海之滨到帕米尔高原,挡不住一颗滚烫的医者仁心。在阿图什市人民医院,吕金利这个名字已成为当地群众心中温暖的印记。作为联勤保障部队第988医院内分泌·减重代谢中心的主任,他把对生命的敬畏,镌刻在边疆的每一寸土地上,用精湛医术与无私大爱,搭建起守护群众健康的坚实桥梁。
初到阿图什市人民医院时,这里只能开展胆囊、阑尾炎等基础手术,面对这样的情况,吕金利深知,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他以“传帮带”为己任,将自己的所学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年轻医生。手术台上,他手把手指导;理论课上,他耐心细致地讲解。在他的努力下,腔镜微创技术在当地生根发芽,肝胆、甲乳、减重代谢手术规范体系逐步建立,三年的时光里,他带领科室推动开展腹腔镜袖状胃切除等40余项新技术,让微创手术在阿图什遍地开花。
“让群众少跑路、少花钱”,这不仅仅是吕金利的一句口号,更是他用行动践行的承诺。阿图什的每一个乡镇,都留下了他的足迹。他带队翻山越岭,行程超5000公里,为上万名群众义诊。在义诊过程中,他凭借丰富的经验,筛查出肝包虫、甲状腺肿瘤等病例。2019年,他发起“两癌筛查”公益项目,联合多方资源,累计为7000多名妇女进行免费筛查。对于确诊患者,他更是不遗余力,不仅让患者的治疗费用全免,还通过“并蒂莲工程”培养本地肿瘤诊疗团队,为当地留下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伍。
吕金利收到阿图什群众赠送的锦旗。
2021年6月的一天,一名因车祸重伤的19岁少年被紧急推进手术室,刚刚结束长途飞行、还未从时差中缓过神来的吕金利,听到消息后毫不犹豫地冲进手术室,在无影灯下全神贯注为患者切除多处穿孔肠段。手术成功的那一刻,所有人都松了一口气,可危机却并未解除。术后,患者突发感染性休克,他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多次调整治疗方案,最终让患者转危为安。他曾为八旬老人肠系膜扭转合并休克的危急情况紧急救治,也曾为体重仅21公斤的肠瘘患儿突破医学难关,如同无畏战士一次次闯入 “生命禁区”,用精湛医术与坚定信念为绝望家庭重燃希望之火。
吕金利在阿图什市人民医院开展手术治疗。
在援疆的岁月里,吕金利三度放弃调回机会。这份赤诚的付出,凝结了一份份沉甸甸的荣誉,吕金利先后被阿图什市委组织部任命为阿图什市人民医院业务副院长,被评为“优秀援疆专家”,授予“自治区民族团结先进个人”,克州“三级对口帮扶先进个人”……
援疆任务结束后,吕金利便与阿图什结下不解之缘,他曾先后多次奔赴这里开展医疗援助和义诊活动。今年4月18日至22日,吕金利与张红娟、孟庆泽等5位专家再次踏上这片土地,在阿图什市人民医院展开技术帮扶。刚下飞机的他们顾不上休整,便披上白大褂,他们的身影穿梭在各个诊室间,全神贯注地为患者听诊、问诊、分析病历、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用专业与仁心为患者点亮希望。
短短4天里,专家们开设专科门诊接诊百余名患者,成功为30余名患者实施单孔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剥除术等高难度手术。吕金利表示,阿图什早已是心中的“故乡”,只要群众需要,联勤保障部队第988医院必将化身坚实后盾,在民生保障的前沿践行鱼水深情,守护阿图什群众的健康。
吕金利收到阿图什群众赠送的锦旗。
从东海之滨到西部边陲,吕金利用3000多个日夜的坚守,诠释了“大医精诚”的深刻内涵。他常说:“当这里的群众不再需要‘援疆医生’时,才是我最大的成功。” 因为到那时,天山脚下会有一支如胡杨般扎根的医疗队,生生不息地守护着这片土地上人民的健康。
(阿图什市融媒体中心全媒体记者 李贺 马晟)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