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客户制作的普法产品,成了徐金玉(右)和同事们的学法教材。通讯员 周佩摄
石榴云/新疆法治报记者 房佳伟
11月29日中午,位于乌鲁木齐市文化路的钰玲图文工作室内,传出阵阵争执声,老板徐金玉对一名顾客说:“产品拿走后损坏了,又拿来说材质不对,这‘冤大头’我不当。”听到对方说要报警,她依然底气十足:“我没做错,你报警我也不怕,法治社会,谁无理取闹谁吃亏。”
干图印行业十几年了,已过而立之年的徐金玉越干越有激情,像这样的小问题丝毫影响不了她,这背后不仅有首府优质的营商环境为她“撑腰”,还源自她知法、懂法的底气。
“个人创业很辛苦,但咱依法合规经营,不亏心不心虚。”徐金玉说。
从事这行之初,每天干的都是复印、打印、制作名片等零碎活,直到徐金玉接了某信访部门要编印党建、法律法规集锦等手册的订单,才知道有那么多法律制约着人们。很快,她接了越来越多与法治有关的订单,甲方不仅有政府机构、企事业单位,还有很多经营场所。
在履行乙方义务过程中,徐金玉愈发感觉法治与生活息息相关。
回忆起来,徐金玉如数家珍:2019年12月,她第一次承接了以宪法为主题的布展项目,发现“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国家保护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等“金句”都出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2020年春天,她制作普法释法案例读本时,逐篇阅读发生在新疆的民事案例,了解到有了借贷纠纷,不能扯开嗓子与对方吵,得有证据。
“那段时间,有些客户爱赊账,赊着赊着就不给钱了。看了这些案例后,我开始搜集微信聊天等记录,后面催账就更有依据了。现在,对陌生客户或零散业务,我们一律不赊账,避免后续产生矛盾纠纷。”徐金玉说。
这两年,电信网络诈骗案件频发,徐金玉从承接的订单中学到了不少预防知识。
“公安部门、社区等经常来制作宣传单、案例警示展板等,宣传普及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的知识,很有用,因为日常我接的陌生电话较多,一不小心就可能掉入‘陷阱’,还好我防范意识强,没有上当受骗过。”徐金玉笑着说。
今年10月,徐金玉承接了制作公安英模展板的项目,约图、设计、修改、喷绘、上架……一套流程下来,她加深了对公安工作的了解。
年底,又到“12·4”国家宪法日,这段时间,徐金玉接的订单都“法治化”了。她说:“制作普法宣传类产品的客户越来越多,除了宪法、民法典等,感觉每个甲方宣传普及的法律也不一样,我懂的法律知识都是从客户那里学到的。”
“对呀,因为各单位部门要按照‘谁执法谁普法’‘谁主管谁普法’‘谁服务谁普法’的原则履行普法责任。”记者说。
“原来如此,真的是‘普法零距离,学法惠万家’。”这句宣传语,徐金玉脱口而出。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