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身边的法治故事 | 张保平:维权出实招,见实效
2023-12-04 16:19:49 石榴云/新疆法治报

  石榴云/新疆法治报记者 赵书城

  12月2日,记者走进乌鲁木齐高新区(新市区)迎宾北二路“春雨岚庭”项目部,准备采访乌鲁木齐市公安局高新区(新市区)分局迎宾路派出所北二路社区民警王建海口中的工地“学法达人”张保平。

  工程进入“冬眠期”,该项目部的施工现场一片寂静。突然,一阵争执声传来,记者循声望去,工人宿舍那边,混凝土班组组长张保平正在大声打电话,“昨天你说今天发工资,今天又推明天。我不陪你‘踢皮球’了。”他边说边翻开手中的《劳动合同》,“咱们签的合同里对工资发放时限有明确规定,你不发工资,我有权申请劳动仲裁!”

  2分钟后,张保平挂断电话,对宿舍内翘首以盼的10名工友说:“今天下午就发工资!”

  他又一次用自学的法律知识维护了自己和工友的合法权益。

  对于32岁的张保平来说,养成靠法治思维办事的习惯并不容易。“我学历低,早早就出来打工。”他说,受学历限制,他经历过未签订劳动合同遭遇恶意欠薪的无奈,也体会过施工方违法克扣工资的辛酸。

  张保平的“法治启蒙”,源于今年4月工友的一次维权。

  工友小刘于4月中旬在工地割伤了手指,因其是日结工,未签订劳动合同,施工方拒绝承认其伤情属于工伤,双方发生纠纷。小刘报警后,王建海联合劳动保障监察部门到场解释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工伤保险行政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

  “听了民警的解释,我明白了法律规定农民工受伤不再将确认劳动关系作为认定工伤的前提条件,用工单位就是承担工伤保险责任的单位。”张保平说,作为小刘的组长,他全程参与了事件处理,感受到法律捍卫着公民的权利,维护着公民合法利益的权威。

  “身边的事例告诉我,知法懂法很重要。”张保平说,他买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等与农民工权益息息相关的法律书籍认真研读。

  今年9月的一次登高作业中,张保平发现施工方在未给同班组工友小李配发安全绳的情况下,让其上楼施工。他赶忙上前制止,同时向现场负责人普及民法典相关规定。“我当时对施工方说,如果小李出现意外,施工方要承担赔偿责任!”张保平回忆道。经过劝解,施工方为小李配齐了安全防护设备。

  “宪法中规定要‘加强劳动保护’,我认为工人的身体健康应该放在‘保护’首位。”张保平分享自己的学法心得。

  17时,采访快要结束时,张保平和工友收到了足额工资。

  随后,他的电话响了起来。是王建海的来电,他计划在工地开展第十个“国家宪法日”普法讲座,邀请张保平分享学法、用法的故事。

  “没问题!我想让工友们遇到法律难题时,都能依法维权。”张保平说。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责任编辑:荣雪颖]
用户评论
0/800
发表

最新评论:

已经到底了!

快关注一些石榴号,每天知晓最新时事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

石榴云新闻客户端

主办单位:新疆日报社

营业执照注册号:12650000457601957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65120170002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新B2-20050008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3108311

新ICP备05001646号

举报热线:0991-3532125

涉未成年人举报电话:0991-3532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