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枫桥经验”在新疆 | 库车市公安局东城派出所:综合施策定分止争
2024-11-21 15:45:00 石榴云/新疆法治报

10月20日,库车市公安局东城派出所民警调解矛盾纠纷。受访单位供图

  石榴云/新疆法治报记者 赵书城

  11月18日,库车市公安局东城派出所释法宣讲队民警梅宣玲入户宣传时,发现辖区居民李氏兄弟为如何公平赡养老人怄气,尽管双方未起冲突,但梅宣玲敏锐察觉到二人有发生矛盾纠纷的苗头,迅速将此情况上报派出所。

  东城派出所民警把李氏兄弟请进矛盾纠纷调解室,端上热茶,辖区司法所工作人员、律师、退休干部合力释法说理,助兄弟俩解“心结”。2个小时后,兄弟俩达成了以半年为期,轮换赡养老人的共识。

  主动发现,联动化解,这是东城派出所积极实施主动警务、预防警务的生动写照。作为全国“枫桥式公安派出所”,近年来,东城派出所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坚持工作与群众路线相结合,关口前移,着力防范化解各类矛盾风险,有力维护辖区治安稳定有序。

  主动发力识苗头

  化解矛盾纠纷,贵在早发现、早处置。

  “矛盾纠纷就像田间的杂草,如果不在它刚冒头时趁早铲除,杂草就会疯长,难以控制,拔草就要付出成倍的时间和精力。”库车市公安局东城派出所副所长冯经纬介绍,东城派出所辖区面积大,流动人口和商铺多,想要防止“杂草”野蛮生长,源头止争,就要增强发现苗头性风险的能力。

  近年来,东城派出所按照矛盾纠纷发现在早、处置在小的原则,安排社区民警常态化进社区,全面摸排社情民意和隐患苗头,充分发动社区干部、网格员、义警队伍、退休干部等基层力量,广泛收集信息,及时预警异常情况,为化解各类矛盾纠纷争取先机、掌握主动。

11月10日,库车市公安局东城派出所民警走访辖区居民,排查矛盾纠纷。受访单位供图

  “对门丢了一袋苹果,非说是我们拿的……”今年7月,老王(化名)与东城派出所“蓝盾义警队”队员阿布来提·阿布拉闲聊时透露,两天前,其回家时遇到了邻居老李(化名),他主动打招呼,却被冷脸相对。傍晚,老王主动到老李家中询问,才得知对方放在楼道内的一袋苹果不见了,作为同层邻居,老王被当成了重点怀疑对象,这让他感到很烦恼。

  小事不小看,阿布来提察觉到了矛盾纠纷的苗头,他赶忙向警务室民警说明情况。经调查,民警发现苹果被老李的外孙拿走了。得知真相后,老李向老王道歉。这场误会因发现及时、处置得当而消弭于无形。

  “警力有限,民力无穷。只有在主动警务上精准发力,抓前端、治未病,才能把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冯经纬说。

  今年9月,“蓝盾义警队”队员、网格员均向东城派出所反映,库车市东城街道新天地社区物业以修缮为名,长期不开放地上停车位,导致停车难,居民对此不满。

  了解情况后,民警联合司法所、住建部门与物业公司沟通,催促其尽快完成施工,开放停车位,并逐户走访,疏导群众情绪。一周后,物业公司完成施工,停车难问题得到解决,获居民一致好评。

  “从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没有一户居民与物业公司发生矛盾纠纷。这充分说明,只要我们发现、解决好,矛盾纠纷是可以在源头化解的。”库车市公安局东城派出所所长李晓龙说,今年以来,东城派出所共摸排各类苗头性矛盾纠纷371余起,同比增长34%,越来越多的倾向性、苗头性矛盾纠纷止于未发。

  汇聚合力解难题

  化解矛盾纠纷,关键在于形成解纷合力。

  11月14日,东城派出所长安社区警务室民警徐梁接到求助,辖区一对夫妻因家庭“财政大权”大打出手。

  “因涉及婚姻相关的法律问题专业性强,我们决定开展多元联调。”徐梁介绍,他邀请司法所工作人员、律师、退休干部开展调解。最终,夫妻俩就各自管理收入分配达成共识。

  “依靠群策群力,才能行长久之效 。我们通过多元联调发挥多部门和人民群众的群防群治效力,推动矛盾纠纷化解向专业化发展,有效提升基层治理效能。”李晓龙说。

  近年来,东城派出所会同多部门建立联调机制,按照部门职责和矛盾纠纷涉及领域合理邀请调解力量,全力破解矛盾纠纷排查化解难题。

  小芳(化名)觉得楼上邻居总是故意制造噪音,走路像跑步、电视声音极大,她不止一次想与邻居沟通这一问题,但碍于面子没开口。今年10月,小芳生了孩子,带娃期间的疲累让她终于忍耐不住,一个午后,小芳与自认为未制造噪音的楼上邻居发生了争吵。

  接到社区民警的汇报后,冯经纬觉得此事非同小可。

  “产妇的情绪不稳定,如果处理不当,很可能造成严重后果。”冯经纬说,他邀请环保部门到小芳家中测量噪音分贝,得出的结果确实超出了生活噪音的标准。有了依据,冯经纬与人民调解员来到楼上邻居家中调解,可没想到,刚进门,楼下的小芳就打来电话,称他们说话、走路的声音过大,严重影响生活。

  以为小芳过于敏感的冯经纬又到其家中劝解,可在客厅坐了几分钟,他发现楼上邻居与人民调解员传来的声音确实很大。冯经纬让同事做了个实验:一人在楼上走路,另一人在楼下听声。实验证明,即使正常在屋内走路,小芳家也能听到很明显的噪音。

  这是怎么回事?冯经纬邀请住建部门现场勘查,发现小芳家上方是建筑物的槽钢层,隔音较差,频现噪音不奇怪。

  找到了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冯经纬又咨询当地制作隔音设备的企业,得知隔音垫可有效隔绝噪音后,他联合人民调解员对楼上邻居说理讲情,最终,对方同意在屋内铺设隔音垫,使噪音得以有效减轻。

  这是东城派出所着力化解矛盾纠纷的典型案例之一。 今年以来,该所充分激发各方力量参与基层治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汇聚解纷合力,共化解各类矛盾纠纷1397件,化解率达97%。

  强化宣防促根治

  加强普法宣传是根治矛盾纠纷的“良药”。

  近年来,东城派出所组织民警进企业、进社区、进工地、进集市,发放宣传彩页、开展法治讲座,广泛宣传法律法规,引导群众正确运用法律武器,合理表达诉求,从源头遏制矛盾纠纷的发生。

  今年5月,在一场普法讲座上,农民工刘某提出,分包商拖欠其班组4个月劳务费。了解情况后,民警现场释法,引导刘某及其工友理性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用法律解决问题。最终,在民警的帮助下,刘某和工友向劳动监察部门申请劳动仲裁,并顺利足额拿到劳务费

  “只有提升群众学法积极性,才能让大家运用法治思维、法治方式解决矛盾纠纷。”李晓龙说。

  除了传统宣传形式,东城派出所还充分利用新媒体传播速度快、宣传范围广的特点,通过短视频等形式向群众宣传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法律常识,潜移默化地提高群众法治意识和法治观念,深受群众喜爱。

  “群里的普法视频我都看过,还经常给家人宣讲。”库车市东城街道新天地社区居民王丽说。半年前,她加入了小区广场舞队,作为社会组织,王丽与20余位舞伴加入了东城派出所的法治宣传队伍,也正是从那时起,她常看民警在警民微信群中发布的普法宣传视频。

  尽管视频看得多,法律知识也掌握了不少,可王丽心中仍觉得法律距自己很遥远。今年7月,她在某餐厅兼职时遭遇欠薪,从固定电子聊天记录、工作时长等证据,到前往劳动监察大队反映问题,再到顺利拿到工资,王丽利用掌握的法律知识独立完成了维权。“法律知识看似枯燥,用到的时候才能感受到,它跟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王丽说。

  据统计,今年以来,东城派出所共召开法治讲座近百场次,发放宣传资料超万份,发布普法宣传视频100余条,辖区群众法治意识和法律素养不断提高。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责任编辑:李冰姿]
用户评论
0/800
发表

最新评论:

已经到底了!

快关注一些石榴号,每天知晓最新时事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

石榴云新闻客户端

主办单位:新疆日报社

营业执照注册号:12650000457601957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65120170002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新B2-20050008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3108311

新ICP备05001646号

举报热线:0991-3532125

涉未成年人举报电话:0991-3532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