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城垦区人民法院法官走访辖区企业,了解司法需求。受访单位供图
石榴云/新疆法治报记者 房佳伟
中国(新疆)自由贸易试验区揭牌成立以来,霍尔果斯片区四师区块坚持“小区块、大作为”,与霍尔果斯片区同频共振,高质量发展引擎作用日益突出。位于此处的“全国模范法院”兵团第四师霍城垦区人民法院依托下辖霍尔果斯人民法庭,主动作为,靠前服务,成立并实质化运作法官工作室。1月20日,围绕司法赋能四师区块建设,记者采访霍城垦区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池文东。
问:设立法官工作室的背景及功能定位是什么?
答:新疆自贸试验区霍尔果斯片区包括四师区块1.95平方公里的范围,这就使得霍尔果斯经济开发区兵团分区具有国家级经济开发区、自由贸易试验区“双区叠加”的优势,是兵团第四师创新发展的新高地。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兵团分院、第四师中级人民法院主要负责同志多次前来实地调研,强调要以高质量司法服务保障第四师可克达拉市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和经济高质量发展,并提出具体要求。
2024年10月10日,霍城垦区法院驻新疆自贸试验区霍尔果斯片区四师区块法官工作室成立。通过建立常态化联络点和沟通交流平台,发挥霍尔果斯人民法庭作为“双区法庭”的神经末梢作用,更好为企业“把脉问诊”,依法妥善审理涉外、涉知识产权案件,更好保护案件当事人合法权益,不断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
问:法官工作室成立以来,主要开展了哪些工作?
答:一是主动加强与新疆自贸试验区霍尔果斯片区四师区块的沟通,建立常态化协调机制,开通涉农民工案件“绿色通道”,及时高效督促相关企业向农民工支付劳务费。
二是主动联合相关职能部门建立服务企业机制,常态化开展“订单式”“共享式”普法宣传,讲解合同履行、知识产权、劳动争议等方面的法律规定,帮助企业合法经商、依法维权,提升企业依法依规经营水平。
三是履行法院指导人民调解组织的法定职责,指导驻地团场人民调解委员会,以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高效化解企业之间的矛盾纠纷。
问:当下,依托法官工作室办理案件成效如何?
答:截至目前,法官工作室已处理涉企纠纷28件,审结8件,其余20件均在诉前得到妥善化解。涉及案件类型主要为财产损害赔偿、劳务合同、买卖合同、机械租赁合同等纠纷,涉案金额150多万元。
受理的这些案件中,一起财产损害赔偿纠纷案令我印象深刻,这也是辖区首例履行国际货物买卖运输合同引发的纠纷。是甲、乙两家公司将货物存放在辖区同一仓储公司,其中甲公司错装运了乙公司的货物,并阴差阳错将这批货物出口到乌兹别克斯坦。乙公司为挽回损失,诉至我院,依托法官工作室,及时审查,综合全案后作出判决,依法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
新疆政法工作会议强调,加强涉外法治建设。通过办理此案,我们也切身体会到培养储备涉外法治人才的重要性。今后,我们将根据办案经验及需求,与相关部门积极对接沟通,共同培养以实践为导向、精准服务高水平对外开放、知行合一的优秀涉外法治人才。
问:下一步,法官工作室的工作有什么具体安排?
答:一是凝聚职能部门以及调解组织的解纷力量,共同打造一站式、全流程公共法律服务体系。
二是持续开展“天平暖企”活动,主动深入企业开展普法宣传、邀请企业负责人走进法院旁听庭审、开展座谈。
三是加强与霍尔果斯市人民法院的共建交流,探索建立涉外纠纷化解联动机制,在服务保障新疆自贸试验区霍尔果斯片区新需求、新挑战、新发展上形成工作合力。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