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托克逊县托克逊镇银泉社区人民调解员与司法所工作人员调解一起邻里纠纷。受访单位供图
石榴云/新疆法治报记者 古雪丽 通讯员 于海丽 木巴热克·木那瓦尔
“楼上邻居家漏水,把我家客厅顶部装修泡坏,一个月了还不解决,眼看过年了,咋办?”1月25日,托克逊县托克逊镇滨河社区居民秀某给滨河社区党总支副书记、居委会主任马海东打电话求助。
挂断电话,马海东派擅长调解邻里纠纷的人民调解员惠凌云立刻赶过去。到了现场,惠凌云很快理清事情经过。2024年12月25日,秀某发现自家卫生间、客厅顶部多处漏水,向楼上邻居阿某反映,阿某找专业维修人员查找漏水原因后修好了漏水管道,但对于秀某家客厅顶部损坏一事迟迟不提解决方案,双方因此发生争执。
惠凌云针对纠纷症结快速梳理出调解思路。不一会儿,惠凌云联系的专业维修人员来到现场,对房屋装修损失进行评估。与此同时,惠凌云从邻里情入手,引导两家换位思考,最终促成双方达成共识,阿某当场支付秀某1500元赔偿款,随后,维修人员修复了秀某家客厅顶部装修。
托克逊镇因子女抚养、老人赡养、噪声扰民、占用公共区域等纠纷占比较高,且呈现调处难、反弹率高的特点。如何做到矛盾纠纷早发现早化解不反弹?近年来,托克逊镇积极落实“发现报告”制度,明确各环节责任,建立矛盾纠纷“全周期跟踪服务”机制,依托托克逊县委政法委建立的“社会治理综合服务平台”,对纠纷化解实行跟踪监督,确保纠纷件件有人管、有人办、有回音。
在化解方法上,托克逊镇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着眼处置、疏导、化解3个环节,积极探索“三定三调三访”工作法,即在纠纷中指定责任人、确定调解方向、制定化解方案;调解方法上充分运用法调、情调和心调;调后采取回访、日常多访、排查必访,确保矛盾不反弹。
因工作方法行之有效,2024年,托克逊镇家庭邻里纠纷同比减少22%,纠纷调处成功率达98%。
“夫妻争吵、噪声扰民、房屋漏水、车辆剐蹭等纠纷看上去小,但处理不好就会激化矛盾,所以越是小问题越要早解决。”托克逊镇党委副书记、政法委员夏成成说。
部分纠纷复杂,就需要其他力量协助解决。为此,托克逊镇整合各方资源打造“全科”调解员队伍,由司法所、派出所、法律顾问、人民法院力量从专业角度定期指导,妇联骨干、民间调解能手分享情感沟通法,社会心理服务机构等从心理服务上提供支持,推动“三调”融合运用。
“最近两人挺和睦,这几天我常看见他们领着孩子有说有笑进出小区。”2月6日,托克逊镇银泉社区妇女干部哈丽曼·艾合买提和警务室民警依里夏提·依可热木走访了解前不久调解的一起家庭纠纷时,楼栋长玛尼古丽·艾比布力反馈道。
银泉社区居民努某和艾某夫妻二人经常夜间争吵,疑似有家暴行为发生,楼上楼下邻居都向玛尼古丽反映过,玛尼古丽多次尝试调解,但无果。
接到调解任务的哈丽曼联动警务室民警对夫妻二人“背靠背”调解。哈丽曼以聊家常的方式,向努某讲清夫妻矛盾对子女和自身身心健康的严重危害,民警从法律角度向艾某宣讲家暴要承担的法律责任。几次交流后,夫妻俩均表示要调整相处方式,共同经营好家庭。此后,社区再未接到邻居的反映。
调后回访是矛盾实质化解的关键。
托克逊镇对调解成功的纠纷,落实调后评估回访机制,对调解后的纠纷在1至3日内通过电话、微信、上门等方式进行“问效”回访;对履行难度大、履行期限长、较复杂的纠纷,定期“随访”,实时掌握情况,提醒义务方如期履行义务;对因钱、情、酒等因素诱发的纠纷,在节假日、排查日,安排人员上门排查回访,关注家庭生活状况,及时开展教育引导、普法释法及心理疏导,避免纠纷反弹。
2022年至今,托克逊镇运用“三定三调三访”工作法化解近800起家庭邻里纠纷,让矛盾难解变“优解”,群众对解纷服务的获得感和满意度显著提升。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