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日,乌鲁木齐市公安局水磨沟区分局新兴街派出所红山警务区警长张瑞峰和同事在辖区红山公园内开展巡逻工作。石榴云/新疆法治报记者 韩晋摄
石榴云/新疆法治报记者 韩晋 通讯员 车超
他们的身影,在乌鲁木齐地标“红山塔”下;他们的巡逻路线,有陡坡、台阶和崎岖小路。这个“五一”假期,乌鲁木齐市公安局水磨沟区分局新兴街派出所红山警务区的民辅警以“过山车”般的节奏,坚守岗位,为游客筑起安全屏障。
5月1日,红山公园花香四溢,蜿蜒小径被绿树环绕,各地游客穿梭其间,欢声笑语此起彼伏。“去年‘五一’假期,红山公园游客量超五万人次。每逢节假日,派出所都会增派警力。”红山警务区警长张瑞峰介绍,公园被科学划分为三大执勤区,各小组分工明确,随时处理警情服务游客。
“远眺楼”前的313级登山石阶,被群众称为“乌鲁木齐好汉坡”,是游客打卡的热门路线,也是民警巡逻的必经之路。记者跟随张瑞峰攀爬,半途便小腿酸胀、气喘吁吁,而张瑞峰步伐稳健、气息如常。
园区虽不大,“考验体力”的路却不少。隐藏在山坡绿植间的狭窄小道,同样是巡逻重点。13处陡坡、27处近直角台阶、5个拐角盲区……这条“过山车”般的路线,张瑞峰和同事们日复一日地走着。“瞧,我这小腿肌肉,都是巡逻练出来的!”他笑着调侃。
张瑞峰为游客介绍游玩线路。石榴云/新疆法治报记者 韩晋摄
穿过山林抵达观景台,清新空气扑面而来。在这里,不仅能俯瞰乌市美景,还有美食摊位和游乐设施,张瑞峰也随之切换另一个“身份”。
“大姐,站这儿拍,西大桥和河滩路都能入镜!”“来新疆,烤羊肉串和手抓饭可别错过!”“您从南门来?从东门下去还有好几个打卡点!”拍照指导、美食推荐、路线指引,张瑞峰俨然成为热情的“导游”。巡逻节奏随之放缓,游客们纷纷围聚过来,场面热闹。
“红山塔对于乌鲁木齐来说,代表性极强,能在这里向游客介绍家乡,我们都很自豪。”张瑞峰说,他们就是首府的“城市名片”。“五一”假期前,他反复强调警容警纪,还在假期前两天组织“警企座谈会”,督促商户诚信经营、保障安全。
张瑞峰受游客邀请合影。石榴云/新疆法治报记者 韩晋摄
边聊边走,张瑞峰却一点不分心。忽然,对讲机传来急促呼叫:“各小组注意!这边有个小孩走失了!”巡逻节奏又瞬间加快,张瑞峰一路小跑来到公园长廊处,一个小男孩正哭泣着,几位辅警蹲在他身旁轮流安慰。“别怕,警察叔叔在呢!你和谁来的?你爸爸叫什么呀?他电话号码记得吗?”面对张瑞峰的问题,孩子虽然止住了哭声,却连连摇头。
“不行,得想别的办法!”张瑞峰立即举起对讲机,通知各点位寻人,同时在园区联络群里发布启事,并安排专人照顾孩子。“找老人,重点去小公园和休息区,找孩子则要留意游乐区。”红山警务区的民辅警对寻人早已驾轻就熟,因为园区节假日期间,超半数求助警情都是人员走失。
很快,民警在湖边找到了孩子的家长王先生。抱回孩子的那一刻,他握住民警的手连连道谢。
张瑞峰搀扶行动不便的游客。通讯员 张琦摄
直到这时,记者才看见张瑞峰深吸一口气,放松下来。
沿着缓坡走向东门,张瑞峰指着一旁的小径介绍道:“从这儿过去是后山,虽然人少,但也是巡逻必到之处。”随警采访中,记者得知,巡逻一圈,至少需要一个多小时,路程根据片区不同大约5至7公里,而“五一”期间,这样的路线民警每天至少要走两遍。
在公园东门门口,执勤民警正热情提示:“有大件行李和箱包的游客,可以寄存在警务站,就在马路对面。”这一贴心的寄存服务,为不少游客解决游园的后顾之忧。
5月2日19时,红山警务区一名执勤辅警晒出自己手机里的“微信步数”。通讯员 张琦摄
从南门到东门,从上坡到下坡,从耐心服务到紧急救助,红山公园的台阶上,留下了民辅警的脚印,游客的笑容里,充满着对民辅警的敬意。
5月2日19时,记者收到张瑞峰发来的一张辅警“实时步数”图,显示23000多步,稳居他的“朋友圈”榜首,而张瑞峰和同事们的“过山车”式巡逻仍在继续。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