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4日,付书堂、付学堂兄弟二人在库尔勒烈士陵园祭奠哥哥付继堂。通讯员 刘文杰摄
石榴云/新疆法治报记者 古雪丽 通讯员 苏丽丽 韩睿
不久前,从库尔勒市回到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束馆镇南束馆村后,付书堂和付学堂兄弟俩来到父母的墓前告慰双亲,“爹娘安心,大哥找到了!”见此情景,陪同祭扫的亲属无不为之动容落泪。
今年4月4日,付书堂和付学堂兄弟二人在库尔勒市人民检察院检察官的陪伴下,走进库尔勒烈士陵园,祭奠了长眠于此的哥哥付继堂。
“大哥,我们来看你了,爹妈也不在了,这是咱地里种的粮食,我给你带了一些……”兄弟俩手捧五谷放在墓碑前,用手抚摸着墓碑上哥哥的名字。
1973年,军人付继堂在新疆修筑南疆铁路(乌鲁木齐至库尔勒段)时,牺牲在库尔勒,时年19岁。那时,付家兄弟年幼,受限于消息闭塞,兄弟俩一直寻亲无果。
2023年12月,库尔勒市人民检察院某平台官方账号收到一条留言:“1973年,我哥哥付继堂牺牲在库尔勒,恳请帮助查找安葬地点。”库尔勒市人民检察院公益诉讼检察部门与留言者付书堂、付学堂取得联系,了解详细情况。
“大哥牺牲的消息连同军功章被送回家时,二哥12岁,我4岁,家里经济条件差,父母一直为没有能力走出村子去看大哥而悲伤,经常捧着军功章暗自垂泪。直至二老去世,二哥和我商量去寻大哥的安葬地,看看他。我们不停地找,但信息零散毫无头绪。”电话那头,付学堂向库尔勒市检察院公益诉讼检察官陈志敏道出与哥哥付继堂“失联”的缘由。
“付继堂烈士牺牲在库尔勒,我们必须尽快找到其安葬地,以告慰英灵,抚慰烈士亲属。” 陈志敏说,该院公益诉讼检察办案团队根据掌握的信息,立即联系库尔勒市退役军人事务局,与之紧密合作,寻找付继堂的安葬地。
通过翻阅大量的历史资料,并走访多个可能相关的地点后,2024年1月,检察官在库尔勒烈士陵园找到了烈士付继堂的安葬地。
“付继堂烈士牺牲后,被安葬在库尔勒附近,后库尔勒烈士陵园建成,其陵墓才被迁入烈士陵园。”陈志敏说。
检察官将此消息告诉了兄弟二人,但因客观原因,当年两人不便来疆。今年3月,付学堂给检察官打来电话,告知了清明来疆祭扫的计划。
4月2日,付书堂、付学堂兄弟二人临行前,抓了几把家里的粮食装进口袋,又带上家乡自酿的酒水,从河北省邯郸市出发。两人乘坐30多个小时的火车,跨越3000多公里,于4月4日抵达库尔勒市。检察官接上兄弟俩后,赶往库尔勒烈士陵园。
青松挺立,陵园肃穆。时隔52年,白了双鬓的付书堂、付学堂再“见”大哥付继堂,抚着墓碑悲痛不已,眼含泪光撒五谷摆烈酒祭英魂。
“大哥牺牲时,我还不记事,对他仅有的记忆都刻在那枚军功章上。父母很少在我们面前提起大哥,我们知道大哥是深埋在二老心中的伤痛。这些年,二哥在家种地,我在外工作,家里条件稍微好点,我们也都老了,来新疆看大哥的念想越加强烈,感谢你们为我们全家了结心愿。”在烈士陵园,付学堂兄弟俩祭拜兄长后,向检察官道谢。
随后,付家兄弟又找到与大哥付继堂同批入伍,牺牲在一线的同乡,受烈士亲友委托,两兄弟代为祭扫。
4月4日下午,送别付家两兄弟后,检察官未停歇,他们将目光锁定库尔勒市阿瓦提农场的一处公墓。此处公墓有25座墓碑,经沟通联系相关单位查找档案、史料,对已掌握的线索进行排查,确定有6名烈士安葬在此。但这些墓碑没有墓志铭,很难区分哪些是烈士墓。
“我们正在与相关职能部门推进此项工作。后期,我们也会协同职能部门通过DNA鉴定,为‘无名’烈士‘正名’。”陈志敏告诉记者。
近年来,巴州两级检察机关共通过档案排查、实地走访和DNA鉴定,为4名烈士找到亲属。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