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7日,宋国平配合蒋川向驾驶人普法。通讯员 王玉摄
石榴云/新疆法治报记者 赵书城 通讯员 王玉
“您已被限制接单。”6月17日,且末县外卖员宋国平收到一条接单平台弹出的提示。
瞬间,一条条派送单变成灰色。限制时间是2日。他这两天的收入,没了。
凭啥?宋国平赶忙咨询外卖站,得到回复证据确凿:近期,他有2次交通违法,公安交管部门向外卖站通报了违法记录,根据配送平台管理制度,他因频繁交通违法而被限制接单。
宋国平不服气,两天前,为了赶时间送餐,他过马路未推行电动自行车受到处罚。下午,他又因配送单即将超时冒险逆行,被民警抓了个正着。
要时间还是要安全?
外卖站用配送数据回复质疑:在宋国平的配送任务中,系统时限处于合理区间。配送轨迹显示,之所以有超时风险,主因是其接单后在公园逗留较长时间。
回想起自己接单后曾因天气炎热而前往公园小憩,宋国平没了脾气。
可生活还得继续,单不能一直不接。该怎样缩短限制接单时长?
外卖站告诉宋国平,捷径只有一条,他得去当交通安全志愿者,配合民警劝导交通违法行为,若民警评价合格,接单限制即可解除。
这事为啥要跟生计挂钩?宋国平不理解。但时间就是金钱,这条捷径是他唯一的选择。
当日10时许,宋国平来到且末县公安局交警大队城镇中队,随中队长蒋川走上街头。
任务不复杂。蒋川查处交通违法行为后,宋国平要对违法驾驶人开展交通安全宣传。
怎么宣传,他心里有数。近年来,民警每周都会来外卖站宣传交通安全知识,从事外卖员工作3年来,宋国平灌耳音、看案例,熟记了不少交通安全知识。因此,他觉得只要向违法者认真宣讲交通安全提示,再跟民警说点好话,得到合格的评价不难。
然而,上岗后却不是那么回事。
正值早高峰,上班、上学的行人、机动车、电动自行车纷纷涌入道路。
交通乱象随之而来。率先违法的是位大妈,距斑马线几步远,她却选择横穿马路,疾驰而来的车流被这位不速之客逼停,刹车声、喇叭声响成一片。
亲历才知风险所在。宋国平倒吸一口凉气,赶忙跟随蒋川上前制止。
“多危险呐!万一车没刹住,撞到你咋办?”面对被带回斑马线的大妈,他脱口而出的并非枯燥交规,而是话语朴实的真实感受。
大妈不好意思地点点头。
一波刚平一波又起。斑马线旁,绿灯亮起,一辆机动车猛然加速,险些蹭倒尚未走出斑马线的行人,引得一阵惊呼。
蒋川与同事将车拦了下来,处罚尚未结束,宋国平就跑过来,大声质问:“你开飞机呢!别人的命不是命吗?”
驾驶员低下了头。围观群众发出叫好声,“这外卖小哥真行,正义感爆棚。”有人说。
宋国平挠挠头笑了,他打开手机,将民警制发的二维码递到驾驶人面前,“你扫码看看里面的交通事故集锦,那都是血跟泪的教训!”他说。
劝导持续了一个上午,电动自行车逆行、不礼让行人、横穿马路,宋国平在近10起交通违法行为现场奔波,用切身感受和大白话逐一向违法者宣传交通安全知识。
36摄氏度的街头,热浪滚滚,他汗如雨下,上衣湿透。
“这些交通乱象让人看着揪心又着急。劝导的时候,我都忘了自己只想应付差事了。”宋国平说。
中午,宋国平摘下交通安全劝导员的红袖标时,收到了蒋川给出的“优秀”评价单。
握着轻盈的评价单,想起自己的违法行为,宋国平心里不是滋味。
“我得把这次经历讲给同事听,赶时间可没有生命重要。”他说。
记者感言
2021年5月以来,且末县公安局交警大队对交通活动频繁的驾驶人实行“多次违法后亲身普法”宣传教育机制。目前,该县已有近千名出租车司机、客车驾驶员、外卖员、快递员担任交通安全志愿者,此类群体交通违法率大幅下降。
让违法者亲身体会交通乱象危害,角色转换远比一纸罚单更具教育意义。近年来,全区公安交管部门探索创新交通安全普法方式,越来越多的公安交管部门选择让“违法者”转变为“反思者”,以共情促共治,推动交通安全意识深入人心。
这样的普法方式值得点赞,更值得推广。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