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5日,乌鲁木齐市公安局水磨沟区分局南湖北路派出所民警肖林军对魏大爷一家进行回访。通讯员 车超摄
石榴云/新疆法治报记者 韩晋 通讯员 车超
“我现在日子过得可滋润了,压根不想回老家了!”7月5日,乌鲁木齐市公安局水磨沟区分局南湖北路派出所民警肖林军回访时,魏大爷脸上洋溢着笑容,三个多月前因家庭纠纷闹得急头白脸的样子已荡然无存。
时间回溯到今年3月,肖林军在日常工作中了解到,辖区居民小魏因家庭琐事与父亲魏大爷争执不休,在邻里间传得人尽皆知。肖林军赶紧来到小魏家中,他眉头紧锁、满腹牢骚:“真拿我爸没办法!”原来,小魏心疼年事已高的父亲独自在老家乡下生活,便将其接到乌市家中同住,方便照料。起初家庭和睦,魏大爷还把8万余元积蓄交由小魏保管,约定好每月给老父亲800元生活费。可谁也没料到,这竟成了矛盾的“导火索”。
日子久了,魏大爷觉得城里的生活索然无味,动了回乡的念头。而另一边,小魏的妻子和孩子也对老人在家抽烟的习惯颇有微词,却碍于情面一直忍着。
考虑到父亲已年逾八十,小魏不放心他在乡下独居,所以一直婉拒父亲回乡的想法,一家人只能勉强维持着表面的和平。
打破平衡的是一笔4000元支出。魏大爷因热心向路边“生活艰辛”的小摊主捐钱,让小魏又气又急。“我并不是反对行善,就是担心老人上当受骗!”小魏说,那次争吵之后,他将父亲的月生活费降至200元,以防父亲再乱花。
然而,在魏大爷看来,儿子的举动源于“想霸占积蓄”,双方发生激烈争执。
肖林军接下这起矛盾纠纷调解的任务,可他却没有急着评判,而是先找到社区干部核实情况,得知小魏是邻里公认的孝子,多年来悉心照料长辈;又走访不少老街坊,了解到魏大爷在乡下就是个“热心肠”,只是年事已高,行事有失分寸。“老人缺精神寄托,年轻人怕长辈受骗,矛盾根源不在钱上。”肖林军在工作日志上写道。
调解当天,肖林军请来两位魏大爷的同乡,按照既定思路,先让父子俩敞开心扉。魏大爷一开口,语气里满是对儿子的不满,反复提及那笔4000元的捐款,并强调钱是自己的,儿子无权干涉,减生活费就是想霸占积蓄。小魏听着父亲的话,脸上满是委屈:“你咋分不清好赖,毕竟这8万多是你一辈子的积蓄,我是怕你被骗,我们可没花你一分钱!”
此时,一位老乡接过话头,用熟悉的乡音说起子女照顾自己的琐事,感慨孩子们的不易,顺势提到小魏把魏大爷接来城里照顾的一片孝心。另一位老乡也附和:“老魏,现在有不少针对老人的骗局,咱们年龄大了很难分辨,年轻人了解得多,提醒一下是应该的!”
肖林军见时机成熟,边笑边轻松开口,他先肯定了魏大爷的善心,说乐于帮助他人是值得大家学习的品质。接着,他话锋一转,说起小魏这些年对家庭的付出,以及对父亲的孝心,随后再提到8万多元积蓄:“这些钱小魏一直妥善保管,从来没动过私心,你不信儿子,还能信谁?”
一句句贴心话就像一股股暖流,慢慢化解了魏大爷心中的芥蒂。他承认自己一下子捐出去4000元,没和儿子商量,做法欠妥。小魏见父亲态度转变,赶紧“下台阶”,表示歉意,称自己说话太冲,不该和年迈的父亲吵架。
父子俩解开了心结,当场和好。但肖林军并未就此结束调解工作,他知道根本问题还没解决,随即提出了一套周全方案:由民警和社区干部协调,在小魏家楼上以低价租赁一套房屋让父亲居住,以解决两代人生活习惯差异的问题,除此之外,老乡们多带魏大爷参加社区活动,丰富生活。
对于这一方案,魏大爷欣然同意,小魏一家也赞不绝口。这场家庭矛盾就此圆满化解。
回访时,魏大爷指着新房窗台上盛开的兰花,开心道:“现在,我养养花,遛遛弯,老乡还天天带我去公园下棋、打太极,儿子基本上每天都会过来看看我,日子过得舒坦多了!”肖林军看着这温馨的场景,心中满是欣慰。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