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5日,温宿县公安局民警带领警犬在姑墨广场开展巡逻执勤工作。通讯员 沈丹摄
石榴云/新疆法治报记者 韩晋 通讯员 刘新梅
夜色渐浓,姑墨广场乐曲悠扬,金桥夜市烤串飘香,锦绣江南美食街笑语盈盈‧‧‧‧‧‧夏日的温宿县,夜间经济的“烟火气”愈发浓郁。自5月起,温宿县公安局应时而动,创新推出“夜市警务”机制,在夜色中勾勒平安底色。
立体防控网 让平安触手可及
“孩子停在楼下的自行车不见了!”7月2日傍晚,巡逻民警接到群众求助后迅速行动,查看公共视频后确认车辆被人误骑,15分钟内便找回车辆。“我们小区就在广场边,每天都能看到来回巡逻的警察,遇到这样的事,第一时间找他们,很快就能解决,我们很安心!”张先生的话道出了居民的心声。
为应对夜间人员密集带来的治安压力,温宿县公安局构建立体巡防模式:以姑墨广场、两大夜市为“核心点”设固定执勤岗;将周边街巷划分为8个“责任片”,由辖区派出所民警包干负责;特警与机关警力组成“机动队”覆盖全城。
“警灯常亮、警察常在”的防控体系,让安全触手可及。5月以来,通过高频巡逻,警方快速处置酒后纠纷12起,找回走失儿童7名,挽回经济损失近3万元。“以前做生意还得防着丢东西,现在民警每半小时巡逻一次,我们能安心营业到深夜。”锦绣江南美食街商户李大姐说。
温宿县公安局“普法小分队”民警在巡逻过程中,向夜市摊位店主打招呼,宣传反诈常识。通讯员 沈丹摄
矛盾调解驿站 纠纷化解在基层
“人多的地方矛盾难免多,关键是要早发现、快解决,在火‘着起来’之前把气压下去。”城镇派出所所长杨志成说,如今处置这类“夜纠纷”,民警们已积累丰富的经验。
7月3日晚,摊主李大爷与邻户因占地起了争执,巡逻民警到现场,30分钟内促成和解。旁观者张女士感慨:“多亏民警行动迅速,否则俩摊主大吵起来,今晚生意就黄了。”
这一高效处置得益于温宿公安在夜市核心区设立的“夜间矛盾纠纷调解驿站”。5月起,公安机关联合社区、市场管理部门组成专班,对摊位纷争、消费纠纷等提前排查、主动介入。驿站运行两月来,22起潜在纠纷被“就地消化”,调解成功率达100%。“小纠纷不拖延,就不会发生大冲突。”城镇派出所民警年作宝说,这是护航夜市经济的关键。
温宿县公安局民警在夜市执勤中,向群众进行普法宣传和饮酒安全提示。通讯员 沈丹摄
普法新场景 安全意识入脑入心
“老板,这是反诈宣传册,最近冒充客服退款的骗局多,您多留意。”夜市一角,民警向商户普法。这支15人“普法小分队”将课堂搬进夜市,通过“警务地摊”“反诈小课堂”等接地气的形式,把反诈、禁止酒驾、食品安全等知识融入“烟火气”中。
针对夜市饮酒人群多的特点,民警设计“文明饮酒提示牌”张贴在人员密集处或商家摊点前,并联合经营者开展“喝酒不开车”劝导。“以前觉得普法枯燥,现在民警讲案例、说故事,聊着天就记牢了。”常来夜市的市民王先生说。
今年以来,“小分队”已开展宣传60余场,覆盖群众超2000人次,辖区夜间涉酒警情同比下降35%。
温宿县公安局民警在姑墨广场执勤时,帮助一名残疾儿童过马路。通讯员 沈丹摄
数据显示,“夜市警务”机制运行以来,辖区夜间刑事案件零发案,群众安全感满意度升至98.6%。从快速处警到源头化解,从巡逻防控到普法惠民,温宿公安的“夜市警务”如一盏明灯,守护着繁华霓虹。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