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初,阿乐惠镇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工作人员接受群众咨询。通讯员 木巴热克·木那瓦尔摄
石榴云/新疆法治报记者 古雪丽 通讯员 于海丽 谷永超
今年以来,托克逊县阿乐惠镇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以下简称:综治中心)充分发挥实战化效能,累计化解镇级矛盾纠纷30件,社区综治中心化解98件,矛盾纠纷化解满意度达99.5%,实现镇级矛盾纠纷“零上行”。
这一成绩的取得,是该镇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创新基层治理模式的实践。
阿乐惠镇地处偏远,辖区内企业集聚,外来务工人员占比达99%。面对经济发展与治理压力的双重挑战,该镇坚持“关口前移、重心前倾、防线前置”理念,以“一地化解”为目标,推动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探索出一条符合当地实际的惠企乐民的特色解纷路径。
该镇整合法律服务、信访接待等职能,打造“一站式”综治服务平台,设立专业化“涉企纠纷调解室”,组建以政法委员、司法所所长、派出所所长、法律顾问为核心的专业团队,攻坚疑难复杂纠纷。推行“干部跑路、数据跑路、哨声跑路”工作法,精准高效调配解纷资源,并安排专人盯办事项,做到限期反馈结果,督促履行义务,确保协议落地有声。
6月25日,阿拉沟社区蒙某通过综治中心在工地张贴的便民服务卡上的联系方式反映,某企业拖欠包括他在内的9名工人3个月工资。社区综治中心工作人员立即安排人民调解员、警务室民警前往处置。
经现场核实,某矿业公司确实存在欠薪问题。经调解,某矿业公司负责人杨某始终对履行义务态度消极。于是,工作人员向镇综治中心反馈,镇综治中心迅速联动司法所、派出所和专业调解员组成调解小组。托克逊县司法局阿乐惠司法所所长宇翔从法律角度明确企业支付工人工资的义务和拖欠工资所要承担的法律责任;托克逊县公安局阿乐惠派出所所长赵宁从企业经营角度分析利弊,列举拖欠工资可能对企业声誉、长远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人民调解员则主张双方换位思考。最终,杨某当场支付8万余元欠薪,纠纷圆满化解。
“我们每个人都加入了便民服务群,遇到困难可以直接打电话反映,工作人员第一时间会帮我们解决。”在阿乐惠镇辖区长期务工的工人蒙小红说。
阿乐惠镇综治中心创新推行矛盾纠纷预防“三课”机制:在务工人员入镇时开展法治宣讲“必修课”;企业开工前上好劳资风险“第一课”;依托“工棚普法会”常态化开展合规经营“综合课”。
针对辖区内涉企纠纷矛盾多、专业性强、化解难度大等特点,阿乐惠镇综治中心还探索构建了“领导包联企业、警企联动、社企共建、网格入企”机制,提升风险感知能力,确保矛盾纠纷发现在一线、化解在萌芽状态。
6月12日,南泉社区网格员木合塔尔·斯帕尔在走访时发现,辖区加油站工作人员和客户麦某发生争执,木合塔尔立即向社区综治中心反映情况。不久后,社区调解员和警务室民警赶到现场。经了解,麦某在该加油站加油后,没注意加油枪未拔便离开,导致加油枪落地损坏。调解人员讲法律、论过错、估成本,很快促成麦某向加油站赔偿500元。
如今,有矛盾找综治中心已成为当地群众和企业首选。
“我们将持续延伸治理触角,实现矛盾纠纷少发生,矛盾风险就地化解。”综治中心负责人魏艳清表示,目前,该镇正探索“数字综治”建设,进一步筑牢基层治理防线。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最新评论: